结果扶苏的反应是:

“嗯?这不是挺好的吗?”

当皇帝的最好别是个正人君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学习使用手段,多好的苗子呢。

秦王政总算从孙子身上找到一点和儿子相像的地方了。

桥松这小子看着端方,其实肚子里坏水也不少。大约继承了亲爹的白切黑,只不过他爹懒得装,他装得比较好而已。

既然是和爱子学的,那就没什么了。

秦王政也宽慰心腹臣子:

“周朝那套以礼待人日后只会越来越行不通,太孙这般才是为君之道。只要不过分玩弄人心,致使朝纲混乱,便无需担忧。”

孔子说东周礼崩乐坏,就是因为以前过于讲礼了,衬托得后来的人十分野蛮。打仗都要双方先约定好一个时间,再等两边军队都列阵完毕,然后再堂堂正正地打,在后世看来堪称儿戏。

蒙毅仔细一想,发现确实是这个道理。

他方才是以看晚辈的心态看待太孙,才担忧孩子误入歧途。实则那位是日后的大秦之主,他这般有些僭越了。

好在王上和太子都并不计较这点小事,还让他日后多与太孙交流。

扶苏还道:

“我与父亲太过忙碌,恐怕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太孙。郎中令先替我们看着点孩子,等日后封你个太孙太师的虚衔。”

哪来的“太孙太师”这个说法,扶苏明显是在开玩笑。

如今的大秦连起于殷商的“太师”之职都废弃了,认为大秦用不着这种辅弼国君之官。太师从名头上就仿佛高帝王一辈,难免让秦王政想起当初大权在握还自诩长辈的吕不韦等人。

后来那些朝代常见的太子太师、太子少师等三太三少,在大秦更是没影的事情,更别提太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