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三年前秦国有没有彻底做好准备,是否只是试探着出兵。就说今年的赵国局势,可别忘了那场赶在秋收之前出现的大旱。

赵人收成锐减,饥荒遍地。哪怕勉强靠着剩余的庄稼没被饿死,也远不如秦人强健。

但凡这群贵族去前线看一眼两边的士兵,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秦人个个精神饱满、吃饱喝足,赵人却大都面黄肌瘦、不少人还是靠着分发的军粮才吃上饭。

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哪怕最近吃饱了,之前亏损的那几个月,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回来的。

李牧每天都很心力交瘁,带着这样的兵不打败仗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国期待着他能尽快打退敌军,可事实上,李牧只能做到尽可能地拖延秦军的步伐,再找机会反击。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若是能运作得好,一举反败为胜打溃秦军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等待的时间比较磨人。

李牧等得了,赵王迁不一定能等。

如此这般拖延到开战后的第三个月,冬季即将结束,快到春耕时节了。

李牧算完日子,精神一振。

他们赵国因为去岁的饥荒,各家基本没留什么种子。所以春耕不春耕的,耽误也就耽误了。

赵地物产还算丰富,之前冬天是因为季节的原因没东西吃。春天一来万物复苏,庶民靠着野菜之类的也能活下去。

撑到战事结束就好了,他总会想法子给他们弄到来年的种子。

可是赵国无所谓春耕,秦国有所谓啊。他们秦国士兵不得回去春耕的吗?万一耽误了,莫非他们也想像今年的赵人一样去啃树皮?

李牧倒是不知道秦国私底下和诸戎弄了耕牛的交易,其实不担心延误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