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日南氏族人所称之“净土”并非实指某处,系于识海之中建造一方天地,其境至臻净美,纤尘不染,故谓此术名曰“臻境”。
若遇识海不稳、心魔起势,便退至此“境”栖止,直至灵根稳固,回归正途。系修行之人最后一步退路,灵台最后一抹清明。故也有明机止念一说。
如若不然,倘失了这退守之地,则无论灵力功法如何精进,也犹如航海之船失了避风之港。一旦灵根不稳,便只能殒身于惊涛骇浪之中,万劫不复。
其净土之“境”不求繁复,务求固稳。此为要义所在。或可依照幼时一间安家房舍,亦或可仿效平生曾所至念念难忘的一所世外桃源。
“臻境”的考覈,便是要求弟子自行“盖造”这一方净土,候请考官进入其间,审其内情,度其涵意。更添以催逼诱惑,外力打击。待观其后,净土之“境”能否固稳不灭。
至于“境”中景象,凡世间所有皆可取,只以固稳纯粹为限,洁净豁达为至高求考。
然则无念境历届及门弟子中,却不免有那舍本逐末者,只以考官私自的好恶而论,遂百计千谋探听消息,预先得知了是哪位考官审评自己,便独独依此人爱看的景象布置,爱听的曲目安插。倒也有些许人所造之“境”既非固稳,更无洁净,却以此法侥幸得了“元”。
臻境的考覈结果唯“元”与“省”二者。“元”为过关,“省”则为不过关,归去自省之道理。因有前述之乱象,故此后来便添了条规矩,凡弟子在某位考官处得了“元”,这还并不算过关,须得另一位考官再次进入评审,设若也给了“元”,这才算过关了。
要说这臻境之法,南壑殊倒是时常提点,可木惜迟自己却总不在意用心。
木惜迟道:“我心里从未有过此等至臻至美,纯粹不染之地。我又从何‘盖造’呢?”一时又道:“公子之‘境’可否允我进去一览?我也好习学习学。”
南壑殊摇头道:“我有心请你,只是你不能。”
原来在这上头,也有个功德修为的限定。低位者之“境”,高位者凡获请便可入。而高位者之“境”,低位者便是受允,也是入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