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尊慈目颔首道:“不错。此二一神识为少乂之恶念,近冤怨之气则势盛。”
“‘近冤怨之气则势盛’……”木惜迟喃喃复述了一遍,“这冤怨之气必是覃玉儿带给他的了。那倘若他从未遇到过覃玉儿,这恶念便永远不会觉醒了?”
佛尊道:“因果皆有定数,若有缘得遇,虽远隔山海,亦相会有期。”
狄仁原跪伏在地,听毕说道:“当日闻得覃玉儿向吾倾吐冤屈,深感激愤难耐,一夜之间,竟梦不知所往,脑中断续出现些许景象。此后月余,吾竟觉体内存有两具魂魄,两副心肠,进而明明昧昧,恍恍惚惚,难以自恰。吾仇恨满腹,肝肠寸断,一心惟杀戮而已,不能自控。期间,吾意欲同另一魂魄晤谈,然恨不能同时,只可经由书信。吾忧心为人所察,唯虚拟模棱短令,以期彼此能懂而不被旁人知晓。吾亦收到彼之回信,阅后即焚。吾代之杀害数人,心中日趋平静。直至数日前,吾神识俱已复苏,方忆起救苦天尊如何戮吾,吾如何逃出招摇,如何误入轮回种种来龙去脉。”
无量佛道:“戮尔者非天尊也,赦尔者,天尊也。只因尔神识残缺,唯余恶念,始视恩为仇。”
狄仁听后不答,从地下起身,惨然而笑,堕下一滴泪。木惜迟跪在他身后数尺的地方,看着他的背影,竟生出一种英雄末路的悲慨。
只听狄仁说道:“维时吾拼尽全力也未能令六界取信巫族并无反叛之心。及至吾全族生灵惨遭天兵荼毒。巫族将士忍辱起兵。时至今日,世人视巫族同邪魔无异。多言无用。”
无量佛垂目道:“汝可有未完之心愿。”
狄仁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泪已尽,心已碎。应无所愿。然当日,内子玄女与吾曾弥留一丝血脉。内子含悲自决,未及诞育。不知此儿是否已随内子羽化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