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是求生无路,求死不能。数息之下,愁肠百转。
“晚儿此去定是要投胎再世为人的,想来晚儿心地纯善,来世自会有好的去处。我便用余生去寻他,单寻这日府中有新生孩儿且姓木的人家。哪怕十年、二十年都不在话下。倘若有幸一朝便得,我求那户人家收我做个教书先生,我分文不取,只求有水有饭,能活命便可,那家人再没有不应允的。倘若待我白须满面方寻得,我便做个粗使下人,洒扫庭院乃至涮洗恭桶,我都愿意的。”
决心已定,南明重振精神,朝着木晚舟的坟墓磕了三个头,理了理身上粗布衣裳,向旷野穷谷深处踽踽凉凉独行而去。
这边木惜迟一脱离木晚舟的身体,顿觉胸臆间悲恸之感一散而空,浑身恢复舒爽轻盈,对南明的一腔痴恋缱绻亦褪得干干净净,丝毫不剩。他长抒一口气,默默摇头哂笑,心道:“凡人真是自寻烦恼,境界太也低了,心肠太也软了,头脑太也简单可笑!”
此事既了,他潇洒抹去面上泪痕,缩地成寸,往太乙南府疾奔而去。
丫头小厮已经在府门外等着了。一见他家少爷当即一拥而上把人擒住,“可不准您再溜了!哟少爷,这眼睛怎么那么红?哭过了呀!谁欺侮了我家少爷?”
“不打紧,不打紧。”木惜迟一壁冲他们摆手,一壁前行转过一个弯,忽见迎面两侧山壁耸然夹峙,另有一座石坊冲天而起,挡在山壁之间,是为屏障门户。定睛打量那石坊。从石础到梁柱皆是汉白玉所造,满目莹白,上出重霄,巍耸无伦。又见其上篆刻一对楹联,上书:
“借假修真,和光同尘。”
“虚极静笃,无念境臻。”
这便是无念境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