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
花荣:“……”
不知为何,三人同时激灵了一下。不说其他,若是在结识太尉前他们听到有官要砍宋江的头,他们不得提着刀找上门去,临了还得骂一声狗官。
事实也是如此,高俅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网暴的滋味,得亏现在没有自媒体,不然他连门都出不了。
高俅不免有些心酸:“我这没日没夜的奋斗是为了什么,我修桥铺路的时候怎么不高声颂德,我推行了这么多的利民政策怎么没人夸赞,心好痛!”
“太尉……”
见三人真情实感的难过后高俅把手从心口拿开,算了,不演了。高俅露出笑容,这三人难过的表情太过真实,可爱的紧。
“他们只是不知道太尉您为他们做的。”
高俅明白这个道理。所谓“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
宋江这个及时雨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他这些年帮助过的绿林侠客数不胜数,而这些走南闯北的行人通过口口相传将其事迹传播,你要问人们高俅是谁他们或许答不上来,但你要问宋江是谁,他们绝对竖着大拇指说那是大好人。
不过这件事也给高俅提了个醒:“或许能将报纸搞出来。”思想教育还是很重要的。
吴用抓住字眼:“是邸报吗?”
高俅点头:“差不多,不过我要的报纸更为系统一点。”
没错,现在是有报纸的,不过多为手抄报,官报大致有两种,分为朝报和邸报,内容是政治和军事信息,帮助大臣们了解天下局势用的,主要发行在汴京和临安。
也有一些私人办的小报,内容多为杜撰的花边新闻。尽管上面三令五申不准私人办报却还是屡见不鲜。
不过这些报纸的局限性太大,就算是官报看的人也寥寥无几。
高俅把办报一事记上日程,此事不算难却也绝不简单,报纸的发行必须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才行,等他回去了就和赵佶吹耳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