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门口之前种着两棵银杏树,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两个大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小时候记忆中的大坑如今变成了小坑,前几天下过雨,小坑里全是泥水。
老宅面向朝南,每天太阳照的时间长了,风吹雨淋的,朱红色的木门失了颜色,再加上门上装饰的半圆球,更添了几道锈迹。
从没有进过老宅的宋衍对里面很是好奇,在外面他只能看到高高的院墙和里面的阁楼,等真正的推开门他才发现老宅别有洞天。
在大门两侧都各有一个小房间,里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只留下了门框窗户,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影壁,上面的雕花早已消失不见,他走近一瞧,忍不住拿手摸了上去,刀印清晰可见,明显是被人挖过的。
老宅里的杂草树枝明显被清理过,但一场雨下来,草又长出了头,沿着石板路绕过影壁,宋衍才第一次见到了家里的老宅。
小时候听宋爷爷说过,宅子起初分为主院、西院和东院,彼此之间由游廊连接着,这样下雨也不怕被淋着,但后面祖爷爷的儿子长大成家了,彼此之间难免有磕碰,少不了嘴角纠纷。
祖爷爷只好叫来村里的瓦匠把游廊各拆了一截,将三个院子彻底分了开了,重新修了院墙加了门,这样一来算是分家了。
原本以为在战争胜利后一家人会这样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可时局易变,内战又起,山匪频出。
时代混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祖爷爷最后失去了最为骄傲的长子,就连外嫁的女儿也没能幸免,眼看着小儿子也要遭遇不测,祖爷爷耗尽家财又以自己的双腿为代价硬生生为疼爱的小儿子闯出了一条血路。
老宅也就被留了下来,在建国没几年就交到了政府手中。
这才有了宋家从秦沧村搬到沧水村的事,他曾听爷爷提过一嘴,祖爷爷到沧水村没几年就离世了,他的太爷爷在此之后打击甚大,硬撑着身体,直到他爷爷七岁也跟着走了,而他爷爷是靠村里人的百家饭才活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