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鱼落圈 忘了下鹽 2663 字 2023-10-27

余有年中规中矩回答完记者的问题后,把烫手的话筒递给了旁边的演员,双手背到身后,一副他个人已歇业的样子。记者都精明,而且整个问答环节的焦点也不应该放在一个小小配角上,便把炮火集中到了全身上。

“感觉‘常青’这个角色跟你本人有挺多相似的地方,例如他一门心思搞学术,你一门心思拍电影。在戏里你有哪些本色出演的地方?”

这句话像踩到一个按钮,接着全的脚底下出现一个圆圆的黑洞,人嗖地一下子掉进去了。

姜导在一旁说:“也不算本色出演,常青话多他话少。”

观众席上传来一片笑声。

全扯起嘴角从洞口爬上来:“我下一次会尽量找一个跟自己本身相差大一些的角色。”

大家以为他在说笑,又荡起一片笑声。

“本色出演和非本色出演,哪一种演起来会难一些?或者各有什么难处?”有记者问道。

全拨了拨浏海,“本──”词烫嘴,他顺手摸了摸鼻子:“如果角色与本身相近,会比较难出戏。”他侧头瞄了一眼不远处的余有年,那人像块木头一样在发愣。他收回目光。“不相近的角色会比较难入戏。”

问答环节其实不长,但余有年觉得有点难熬,看见人群开始四散才反应过来整个首映结束了。有些记者上前跟演员和导演做个人采访,余有年脚跟离地脚尖一蹭,迅速悄然溜走。

他在车上坐了好一会儿才等到全。他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跟对方解释为什么提前离场,可惜对方上车后一句话不问不说,连小乔问先送谁回家也是问了三遍才有答复。余有年靠近轻声问怎么了,全只是摇摇头。这有点像之前余有年胡作非为时全冷然相对的情形。

车还是那车,人还是那人,只是之前余有年不会慌,现在缄默不语不是,没话找话也不是。车外是一片夜景,偶尔有值得留意的生活状况,像是有路人不看路灯闯马路,跟司机对骂;清洁工人推著垃圾箱路过,散发出阵阵臭味;偶尔是一连串让人放空脑袋的街灯。小乔把人送到楼下才觉得今天特别安静。

全回到家后换上家居服,抱着《倘若有一天》的剧本躺在浴缸里。他没吃晚饭没洗澡,一直呆躺到深夜睡过去。

第二天早上有一个采访,全在浴缸里被小乔的电话吵醒,忍着一身的酸痛匆匆洗漱换衣服下楼。一打开车门,余有年脸色不明地坐在里面。

“你怎么在这儿?”全边问边钻进车里。

余有年嘴巴开得非常小,声音也很轻:“看你手机。”

好几条未读短信挤在手机的收信夹里,全翻看了一下才知道今天的采访突然邀请了余有年,余有年问可不可以开车捎上他。全一直没回复,余有年直接跟小乔商量。余有年没说昨晚是第一次没收到晚安短信。同样,今天早上的问好也错过了。

车开到一半小乔停在路边,跑到便利店给全买早餐。“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刚醒吧?”

全打开三文治盒子点了点头,边吃边给小乔道歉。忽然额头感受到一阵温热,全转过头去看在量体温的余有年。

“没发热,是哪里不舒服吗?”余有年的脸色缓了缓,摸完全的额头又摸了脸和手。

全的视线胶着在余有年脸上,转瞬像拔树一样将视线连根拔起,僵硬地移到前面的椅背上。余有年的叹气声很轻,全因为在注意环境才听见。“不是因为出不了戏的事情吧?”余有年的问话同样轻得几不可闻,似乎不想惊扰在开车的小乔。全摇头,脖子转向身旁的人但中途折返。余有年得到回复后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全差不多吃完三文治的时候,听见旁边传来心有余悸的声音:“别吓我。”

一小块面包卡在全的喉咙。他不喝水,慢慢吞咽,慢慢感受这种心梗的感觉。

余有年的采访在后头,因为蹭车来早了,随便让全的化妆师在脸上抹了点东西后,坐在一边看全接受采访。

采访者从全的校园生活入手,例如:“有没有在学校接触过哪些名人老师令你非常难忘的?”

全低头想了想,认真地说道曾经有一个从好莱坞那边邀请过来的特约讲师,是很知名的编剧以及小说作家。同学和他都十分期待,希望能学到创作故事的本领。没想到外藉讲师的语速太快,学校也没有配备口译人员或者教材翻译,结果那几堂课活生生变成了聆听练习。大家都觉得可惜。

采访者接着又问全和《倘若有一天》里的演员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互动。全费力地回想了一会儿,抬眼瞧了瞧在镜头后的余有年,说:“和大家在拍摄场地就地取材地玩了一下。”

整体内容围绕全的校园生活和拍摄趣事,没有过多深入探讨演技或工作。

到了余有年的时候全没有去卸妆,反而立在一旁悄悄听着。采访者一开始问了余有年一些生活背景的问题,在他绕圈圈混过去后,采访者转了方向专门问他怎么培养演技。内容和首映上的记者问的差不多。

有一个场地的工作人员提着外卖进来正要张嘴大喊,全赶紧朝对方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他回头看见采访没有被打断才松开下意识皱起的眉头。

小乔找过来的时候迟疑着没有上前。全的嘴角一会儿翘起一会儿压下,像一个生手在做菜,淡了加点盐,咸了加点水,又淡了再加点盐,一直循环,无法调出想要的味道。

--------------------

真的这么不猴看吗?

第31章 黑粉与无偿职粉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