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

不识明珠不识君 款款 883 字 2023-08-20

比武场上的梁王侍卫们齐声欢呼,精神振奋。而锦衣卫们则脸色惊愕,一脸愤激。

梁王朱原显也大喜过望,他似乎也没想到自己真的反败为胜了,一击制服了崔悯。心里想,原来崔悯也到了强弓之末处,他与他的比武也使出了全力,到了最后关头撑不住了。看来他的力气武力都更胜一筹。梁王气喘吁吁地用刀按住崔悯的脖颈,怒视着他,一时间忘了放开缅刀。

崔悯平躺着淡淡说:“我输了,殿下赢了。我会遵守与殿下的赌约的。”

梁王目光闪烁,放声笑了。他也慢慢放开了刀锋,柔软的缅刀弹跳着飞到了旁边。他站起并主动伸手拉起了他,两个人相视一笑。

人们大声欢呼,梁王赢了!益阳公主和关公公一楞后,也欣喜地连连夸奖,围观人们彩声不断。

朱原显赢了后,朗声笑着,大大方方地抱拳从人群里走过。一瞬间人人侧目,投过了敬慕倾慕的目光。人们都是敬佩英雄的,而这位北方元帅力拔杨柳,用树干攻击敌人,最后还掷出小树诈敌,复又扑倒敌人,用敌人的兵器制住敌人,一举大胜!真是有勇有谋有武力,是一位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北疆之王!这种如项羽一般的盖世神勇,恐怕连小小的北疆都容不下他吧?

旁观的礼部侍郎李执山和关公公等文官属官们,望着北疆小藩王都目露冷意,心存忌讳。这个人究竟是本朝的大福还是大祸呢?

人群中,刘春和姜千户也忙走上前迎接崔悯。姜千户刚要说话,崔悯就伸手止住他。别说了。那两个人只好压住了满心疑惑。梁王的臂力盖世,剑法勇猛,是员猛将。但崔悯的武技是在藩王之上,绝不会输给他的。他们曾亲眼见到他的武技。崔悯刚加入锦衣卫当千户时,就单抢匹马地挑战遍了锦衣卫衙门的高手们。把南北镇抚两司里所有桀骜不驯不听话的千户百户们都揍了一遍,凭着拳头和刀收服了众人,也获得了锦衣亲军的认可尊敬。他不该输了。可是他现在不但输了,还在占上风时输了!真是奇怪。

--使他赢,给了他赢这场比武的面子。而他输了后会答应与公主“交好”。那么他就会放下疑心摒弃前嫌,善意地对待她吧?这比比武赢他之后用赌约逼他与她和好要强得多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只能这样尽力帮她吧。像她那种敢做敢为的聪明人,敢痛骂三人,也敢救藩王,她会抓住机遇得到自己的东西吧!

崔悯冷冰冰地收回了视线,掸掸长袍告辞而去。少年长身玉立,俊美秀雅,身影显得修长,孤独,冰冷,犀利,纯洁。如高山上的雪莲。他垂下眼光,披上外衣,飘飘然地带领锦衣卫走了。刚升任指挥使的美少年忽然觉得天下之大,寒冷孤独如斯。这午后的北方旷野太大了,太冷了,冷得他彻骨冰寒。

第94章 转变

比武结束了,人们各自返回住所。路上还兴致勃勃地议论着梁王和崔指挥使的精彩比武。车队沉浸在一片亢奋的气氛中。

明前静静地看完比武回院落了。她自然看出了这场比武的真相。这场比武很复杂,扯到了方方面面。北疆与朝廷,藩王与指挥使,所以格外惊险重要。结局也很重要。

小梁王不能输。明前在大泰岭救了遇险的藩王,是机缘巧合,早成了一段佳话。她范明前的有情有义之名更盛,传遍了车队和沿途城乡。那时梁王遇到天灾不是本领不济,而此时正规比武,如果他输给了崔悯,就会让人怀疑这位藩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他输不起。崔悯也输不得,他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是元熹帝亲手提拔的宠臣,代表了皇帝的尊严颜面。刚升迁就输给藩王,会打击到他和皇帝的官威权威,对他的前程有碍。

这场比武本来就是个难题。他们为什么要打呢?最后藩王和锦衣卫指挥使还战平了。双方“恰到好处”得显示了不凡本领,之后指挥使又惊险得输了半招。输阵不输人,真是煞费苦心,真是充满了戏剧性。

明前望着两个人背影,一位是意气风发的藩王,一位是隐忍多智的锦衣卫指挥使,忽然有些意兴阑珊了。她抬起头望向了天际的夕阳,一轮红日在淡黄色城楼顶端徐徐下落,背后是苍茫空旷的原野,满地都是金黄色的树林和庄稼地,天地是那么的空旷、辽阔、广大、古朴……

明前痴痴地望着这轮夕阳和天地,觉得心里平静多了。世间何其广大,生命何其渺小……未来是什么,她又能遇到什么……她不愿再空想下去了,就一步步走过去吧。她平静至极地走了。

梁王兴致高昂得回到了住所,包扎了小伤口,更换衣裳,就跟刘静臣等人谈论起这场比武了。他大力得赞扬了崔悯的刀法。练武者能将软刀和长鞭这种软兵器练得如此高明是不容易的,锦衣卫指挥使的本事比他们想像的还大些。梁王毫不吝惜地赞扬着崔悯,人们佩服着他的大度。一会儿,人们告辞,梁王留下了张灵妙单独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