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雍历十一月中旬,几?个?私塾的夫子?们?出好了题,正?式开了令人期待已久的联考。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这一回监考,是郑夫子?亲自?来?。
今日是一个?休沐日,丙班与乙班都被放回去了,剩下的只有甲班加起?来?的怎么二十个?人。
当然,也包括那位有志在明年参加考试的助教?师兄。
试卷发下来?,助教?师兄“嚯”了一声。
倒不是由于题量大或者题目难,而是这一回联考的出题,竟然显得很规范。
没有作为添头的算学?题,也没有旬考中用来?测试背诵程度的默写题,题目只有简单的三道。
经义题、策论?题和试帖诗。
这完全是县试、乡试和府试的考法。
当助教?师兄看题时,坐在他身后的宁颂也在读题——经义题是基础,按照正?常习惯答就行。
反倒是策论?题非常有意思。
题目问: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则财恒足矣。
这句话出自?于《大学?》,所谓“生财有大道”,讲的不是个?人发财的办法,而是指一个?国家的理财手段。
原文说,想要保持国家富足,首先要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少,这样才能保持盈余。
当然,原文中不止这一句话。
除了生产大于消耗之外,更重要的是说“德行”、“仁义”两?个?词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
有德行的人会舍财而修身,无德之人宁愿舍身也要取财。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主题又回到了对于个?人的约束上:身处高?位、有权力的人不应当将敛财作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