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挽月是行动派,说干就干。
她在镇子上选了一所宽敞又明亮的房子当学堂,又找木匠做了书案、凳子。
此外,还画了图纸,做了无数能写写画画的白板。
有了白板,没有粉笔,干脆就地取材,带人上山选木材,烧制木炭,制作笔……
一切准备妥当,春种结束。
五月初,坐落于青山镇的学堂,青山学堂正式开学。
方圆二十里,凡是年满六岁的孩童,皆可入青山学堂学习,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子们每日只需上四个时辰的课,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
上午两个时辰,跟着夫子来识文断字,下午,半个用来学史,余下的一个半时辰则是按学子兴趣爱好划分活动。
喜欢女红、书画的学子,跟着姣姣学,将来可往刺绣方向发展,有一技之长傍身,能养活自己。
喜欢武的,则跟着墨九学骑射武术,将来可以保护家人,也可入军营、保家卫国。
起初,风挽月没抱多大希望。
她估计着,能招收到二三十个学子,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如今世道不好,战乱未歇,百姓靠着种田吃饭,多个孩子就多个劳动力。
却不想,开学当日,学堂外人山人海。
除去大部分看热闹的,还有不少送孩子来办入学手续的百姓。
风挽月人才到,就被百姓们围住,激动地询问——
“郡王妃,您的学堂真的不收束脩么?”
“咱们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进去念书?”
“我家儿子快二十了,大字不识一个,可不可以也去学堂跟着识字啊?”
……
一时间,人声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