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是祖辈儿的文化人,听说太爷爷建国时还是将军文秘,亲戚叔伯们多在机关工作,可谓小康人家。
在这样一种氛围内,他自幼说着普通话长大,说来惭愧,到现在,当地土话他也不会说。
理论上,是没有途径接触鬼神论的。
可在上小学前的暑假,白岐玉记得清楚,奶奶突然要给他改名。
那年暑假也没发生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儿。
只记得二姨奶奶,也就是奶奶的二堂姐查出了胃癌晚期,在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时日不多了。
奶奶不放心小孙子一个人在家,去探望时带上了他。
白岐玉对二姨奶奶唯一的印象,就是夸奖他长得好、是个聪明毓秀的。
医院回来后,奶奶便一路忐忑不安,心神不宁的,弄丢了钱包,还差点坐错公交回不来。
一到家,她就打电话给姨奶奶,挂了电话后面色铁青,要给白绮改名。
自然,这一举动遭到了大多数家庭成员的反对。
一是孩子大了,改名无论手续还是认知都很麻烦;二是觉得没必要。
别人家孩子改名都是谐音不好被嘲笑,或者难写难记不好听,白绮这名字寓意好又简洁好记,折腾什么呢。
但奶奶就是铁了心要给他改名,问原因也不说。
拉扯了许久,奶奶气的要离家出走,并以“二姨奶奶的遗愿”为由,强行让白绮的爸妈屈服。
那年暑假忙的鸡飞狗跳,终于在小学开学前,白绮变成了白岐玉,这名字还是奶奶和二姨奶奶天天打电话商讨下来的呢。
白岐玉记得清楚,考试时好几次写错名字,童年好友喊错名字,弄得他难受的很,和奶奶抱怨过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