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

但凡再多一个字,他嗓子就废了。

“诸位爱卿都听清楚了吧?”云骁帝换了个坐姿,目光扫了众公卿一眼,意味深长地道:“要是都能像陈尚书和谢爱卿这般肯琢磨事儿,朕该多省心啊。”

狠扎群臣的心呐。

众公卿纷纷跪下道:“臣愿意配合工部推出记里马车。”

云骁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陈大人,就按照谢爱卿奏疏上写的,工部尽早去办这件事吧。”

陈家川精神抖擞地道:“是,臣等必不负圣恩。”

太好了,天子同意了,这下可以甩开袖子干了。

他带着笑意扫过同朝为官多年的一众老大人们,心道:哼哼,等工部种好了记里马车这棵摇钱树,不馋死你们这些个老家伙的。

这日陈家川下了朝就召集工部以员外郎董柯为首的机械巧匠们着手造本朝的第一辆记里马车,他道:“每行一里地敲一槌,要是三五公里敲三五声好数好记,要是十来公里呢,像本官这种岁数大的,一时数差了怎么办?”

他建议记里马车投放市场之前给这个事找个解决的办法。

工匠们领命后一连研究了数个日夜,不得其法,也不是说根本没办法,造倒是能造出来,比如在鼓的另一端再立个木偶小人造出机关,对面的敲一槌,它就伸出一个手指头,敲两声就伸开两根手指,最后只要看木偶小人伸出来几根手指头,就是行了多少里地路程,按这个付费就行了。

一日董柯见到顾世安把这个想法说了:“要造这个机关,每辆记里马车少数也得多增十两银子的成本预算。”

这还只是造出来,愈复杂得机关维护起来越费事,再添上这项费用,更不知得加多少成本预算了。

“这个不急,”顾世安说道:“要是运营起来顾客都说麻烦有待改进,日后赚了银子再造更精巧的机关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