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放了衙顾世安胡子拉碴地来找他,把写好的奏疏草稿拿给卫景平过目把关:“你瞧瞧我有没有把那些数据罗列清楚。”

卫景平掂着厚厚的关于记里马车的草稿,心道这也不知是老顾熬了几个通宵写成的,于是埋头细细地看起来,自己启蒙夫子的文章辞藻没得挑,只是有几处计算不明的,他指出来之后顾世安一一圈出来更正,定稿了。

在下笔写这份奏疏之前,卫景平和顾世安一致首选后世的出租车模式,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汉代的记里鼓车的运营办法,按照里数收费,他们的想法是先投放记里马车看看京城市场的需求,运营一阵子再搞大事,思量能不能把公交系统逐步建立起来。

因此这份奏疏这种写的就是记里马车。

定稿后,顾世安连夜誊写,次日拿给工部尚书陈家川后,老大人花了一天的功夫,直到深夜时分才看完,他一会儿拍案一会儿抹眼泪,好路子啊,工部时来运转要翻身了,当夜就去找了工部擅长机械机关的员外郎董柯,参照着郑木匠老爹的记里鼓车的模型,另外改进、制作了一辆记里马车的出来。

拿到模型的那天,陈家川差点连夜进宫面圣。

好在陈夫人提醒他说这会儿进宫,等看见传话的太监也该上朝了,他这才作罢。

陈家川坐在书房里熬到四更天末,急急套马车往皇宫门口等着上朝,看见其他陆续到来的同僚,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这老家伙昨晚吃药了?”左丞相邹永和礼部尚书温弥最先发现陈家川的不一样,二人低声嘀咕。

平日工部尚书陈家川都尽量避免自己的存在感的,怎么感觉今日哪儿哪儿都有他啊。

难道说工部要来捞什么大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