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可他总觉得,要是学生没有一定的经历和悟性,光会做八股文的先生是教不出浅深分寸拿捏得恰到火候的。

他又拿起此次第二名次的考生,徐泓的试卷看了看,心道:这篇文章足以称得上锦绣,要挑瑕疵,只能说此次的题目更宜写得浑朴醇厚,而徐泓这篇仅仅是在此处欠缺了这么一点点罢了,远没到叫人看不上眼的地步。

孔道襄这一捧一不屑的……周元礼想到二人的年纪,十五岁的徐泓和十一岁的卫景平,他瞬间明白了。

甘州府这次是卯足了心思要捧一名神童出来,怪不得!

周元礼又看了一遍卫景平三次下场应试的卷子,再说道:“有他这么个老师,此子这次拔得头筹也就说得过去了。”

要是配上这次的题目来看,卫景平的文章挑不出瑕疵,而徐泓的文章却有那么一点点细微的算是“不合时宜”,孔道襄极力推前者为案首也没错。

他挑不出人家的毛病来。

“周大人这么一说,本官不仅想见见卫景平这个秀才,”孔道襄没察觉他的心思,合上试卷:“更想见见白鹭书院的顾、温两位夫子了。”

这次院试,白鹭书院一共录了4名秀才,比甘州城号称大儒坐镇的那些私塾还要强,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

说完,他便命人拿着他的帖子去请人。

等他吩咐完毕,看见周元礼又拿起徐泓的卷子看着,心中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