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东西最有用,”韩端得意地道:“打十多年前起,每年县试一结束,我就去礼房外头问八股文的题目,一次一次记下来,这才有了这本题集。”
一般的人都没这么个心计的,就连市面上售卖的题目,也仅仅只有一小半左右的历年考题,用起来就没那么快见效了。
卫景平:“韩先生果然细致入微。”
老韩还真是七窍玲珑神机妙算……在韩端面前,他词穷了。
但是这次他实实在在得了人家的好处,不得不在心底揣着对韩端的几分谢意,卫景平下意识瞥了一眼韩素衣:那么今天韩端带着女儿来墨铺……
不会是想问问以后韩素衣嫁进卫家,能不能从墨铺分到钱吧?
卫景平:呵呵。
内心复杂又惊愕的一批。
韩端果然不再提科举的事,而是眯着眼看着货架上的墨锭:“你这墨铺,一日进账少不了五、六两银吧?”
他故意打着马虎眼说“你这墨铺”,意思是这墨铺就是卫四你的了。
卫景平哪里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肃然道:“老姚这铺子每日进账的银子看着不少,可他有用处,日进账再翻一翻还不够呢。”
说实话,当初姚春山说赚了钱要分卫景平七分,他只拿三分,卫家都没敢答应,也就遇到急事挪用一下,事后又赶忙还到账上来了。
头开始攒钱是为了给姚春山治病喝药,后来大头的就存着预备着找姚溪的花费。
请人去凉州打探无果后,又准备今年秋天叫卫景英陪着姚春山上京城去找当年办案的衙役官差问一问呢,只怕至少要预备二百两银子才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