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赵夫人当即夺过侍者口中的灯笼,气冲冲要上前,却被谢蕴拦住了。

若在从前,得知晚辈做出这等伤风败俗的事,他定会毫不手软地揭穿,但自从妹妹当年中药的事被查清后,他改变了想法。

清芫当年悲剧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中药,而是因礼教对女子太过苛求,导致她因被误会与人无媒苟合而被母家指责。

此时又有外人在场,见赵夫人如此气愤,谢蕴担心她把事情闹大,对外甥女不利,暗示她先把英亲王妃引走:“可能是哪个宫的丫鬟,我们先同王妃去找大哥儿。”

但赵夫人怎么肯?

她之所以要拉上王妃,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虽说谢蕴刚正不阿,大概会主张让侄儿娶昭儿,侄儿也是个守礼之人。

但她总觉看不透谢泠舟。

而英亲王妃是她的好友,为人重情义、明事理甚至颇急公好义,更重要的是,英亲王妃与长公主私交颇深,在贵妃和陛下跟前也是说得上话的。

有这位王妃作证,定能万无一失。

赵夫人故作气急败坏状举着灯笼上前,谢蕴和云氏拦都拦不住,她已冲到昏暗的树后,举起灯笼照了过去。

碍于礼节,谢蕴背过了身,云氏及英亲王妃却看得一清二楚。

昏暗的树影后,一少女面对着众人,正将一个身形高挑的男子推到树干上,抓住他的手试图往自己身前放!

这一幕实在过于荒唐,更叫人震惊的是赵夫人接下来的话:“昭儿你怎会在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男子是谁,竟敢如此欺负你!”

云氏和英亲王妃面面相觑,皆是有些愣了,一为那举止放浪的少女竟是一向端庄的淑女赵昭儿,二为赵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