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谢良臣去荣县见了王县令。
这次两人便是分主宾落座,而不像之前只是站着,且王县令说话也客气了许多。
两人其实并无什要事要谈,只是本地乡绅多了一位,算是走个正式的见面流程,毕竟王县令治理本县需得这些乡绅支持,而谢良臣户籍在此地,自然也得对方关照。
正式打过了照会,谢良臣便准备回家了,同时还把请帖也给自己的几个好友送了过去,孙秀才那里也有一份。
又两日后,谢家摆筵。
这次他们请的人比以往都多,而不请自来送礼的就更多了,不过这些人多是镇上商户,谢良臣并没有请他们,对方也就只送了礼物就走,道是贺谢老爷新喜。
酒宴摆了几十桌,谢家院子摆不下,还摆到了外头,王县令虽是没来,但也派人送了礼,谢良臣便照着等价回了文礼过去,然后坐到了本地乡绅那边一桌。
这边桌上坐的几个人,全都是几十岁的中老年举人,只谢良臣一个人还是少年模样,看着着实有些不相称,但也没办法,他是今天的主角,自然得陪主客。
可他觉得尴尬,对方却没觉得,甚至其中一个胡子都花白了的还称与他是世兄弟,因为他的老师和孙秀才师出同门,拜的是一个师傅,所以两人其实按辈分是师兄弟的关系。
谢良臣不知道孙秀才的师父是谁,也不知道这人的师父是不是真跟孙秀才是同门,不过对方什么意思他却是明白了。
便也笑道:“久仰先生大名,只是一直无缘拜会,如今听来咱们竟是有这样的缘分,晚生亦不甚欣喜。”
应酬完这边,谢良臣又去盛平顾那边敬了酒,然后再去好友那桌谢过,如此热闹了一整天,宴席才算散了。
等把外头收拾好,谢家开始轻点收到的礼物,然后谢良臣方才明白武徇那句“都是小头”是什么意思了。
这次来给他送礼的人着实是大手笔,除了屋宅、店铺、田产等不动产外,还有人直接送了银子,全都是大红封包着的,看数大概有数百两。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人的身契,道是留下来伺候谢老爷一家的。
谢家虽带了江着兄妹三人回来,但他们还是不太习惯家里有太多人,再说来了这些下人,他们家中也没什么活给别人干,反而要养着他们,便原路送了回去。
不过这些东西也不是白收的,除了那些不请自来送礼的商人之外,其他亲朋好友送了什么都是要记录下来的,以后别家请客时便要按着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