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奎支援灾区待了半年有余,赶过年前就退伍了,沈艳艳自然是高兴的,他到底是平安归来了。

沈大倩又八卦起另一件事:“冰月,就那个女知青李冬梅你知道吧,我跟你说,王家屯的都在传,她和俺们村一个26岁的小伙子叫王轩不清不楚的,李东梅长得好,虽然带着个拖油瓶,但不乏有村里的小伙子惦记着,听说王轩经常带着面、红薯之类的去知青点呢,那女人照单全收了呢!大家都在传是不是李冬梅要嫁到村里了。”

女知青很多都是高中毕业,还是有文化的,李冬梅本身长得就不错的。

沈冰月已经快一年没有见过李东梅了,在公社见到她的时候,她刚生孩子没多久,现在那个孩子也该有一岁了,李东梅一个人在知青点带孩子,就算有男人接济,过得也不会轻松了,年轻漂亮的女人即便有个孩子,还是有人惦记着的,很正常。

沈冰月自从知道李东梅是知道李峰要把他们俩的孩子塞给自己养后,对李冬梅更是厌恶到了极点。

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陷害别人的人生,可恶至极。

沈冰月于是在小姐妹面前也八卦了一番:“李东梅这个人,我觉得她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我们农村人的,估计是为了口粮吧,应该不会跟一个农民结婚吧,再说了,李峰是孩子的父亲,他不是会接济李冬梅吗?”

沈大倩也就绘声绘色地学了学王家屯的流言蜚语。

实际上,张雪梅是个难缠的,王翠花把持着家里的口粮和钱财,是不会给李峰多少钱的。

李峰靠着自己的一点工分和母亲偶尔寄过来的钱财和粮票度日,原本就不宽裕,而且李峰这一年来对李东梅存着报复心理,只是给孩子买麦乳精,孩子半岁后才开始给点孩子的口粮,对李东梅也是极尽嘲讽。

李东梅虽然是京都的,但父亲不在世了,家里的母亲瘫痪,哥哥们都已经成家立业,照顾母亲就够意思了,无暇顾忌这个做知青的妹妹。

平日里李东梅从家里面得不到救济,李冬梅带着个婴儿,有一段时间起念偷偷回京都,做个黑户也不愿意在这里待下去,但被哥哥们阻止了,如果偷跑回城,以后就不可能有正式回城的指标,就会成为家里的累赘。

李冬梅的家庭没有给她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她就得想法子度日,李峰靠不住了就只好委曲求全,对着村里对她有好感的王轩抛媚眼,寻求帮助。

王轩没结婚,早就看上了李冬梅,只是女知青傲慢,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去追求李冬梅,现在李冬梅落难了,王轩顶着家里的压力,经常接济李冬梅。

沈大倩眉飞色舞地八卦:“王轩老妈拉着我婆婆前几天去找李冬梅去了,我婆婆说谈得不太好,意思是李冬梅其实没有想法嫁给王轩,这不就是利用王轩嘛,现在王轩老妈把家里的口粮看得很紧,不让儿子再接济李冬梅了呢!”

沈冰月知道李冬梅最大的愿望是回城,那时候宁愿抛弃李峰这个和他一样大城市的知青,抛弃孩子也要回城,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嫁给本地的农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