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撰写檄文的骆宾王才华横溢,她同样也得不到。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也是在这一篇檄文传遍天下的时候。
琅琊王李冲已经率军冲破重重阻碍来到豫州,和越王李贞以及其他六路诸侯合兵一路,共同对抗丘神绩率领的大军。
两军隔河相对,攻伐不断,互有胜负。
而另一边,由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率领的大军也已经和徐敬业大军隔江对峙许久。
两军之所以迟迟没有爆发大战,则是因为李孝逸所率大军当中的将士基本都是北方人,不熟水性。
而徐敬业麾下大军当中的将士基本都是南方人,精通水性。
每当李孝逸想要率军乘船渡河时便会遭到徐敬业大军半道袭击。
两军在水性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虽然李孝逸兵多将广,但是屡屡都是徐敬业大军获胜。
接连几次之后,李孝逸大军便在长江北岸驻扎下来,不再强渡长江。
他开始训练将士们的水性,并且由水师将领训练水师,准备等到训练有成之后再和徐敬业进行江上对决。
至于徐敬业,则是屡屡派出将士进行骚扰,得手之后立刻便顺流而下,令李孝逸部追赶不及,大胜虽无,小胜却是不断。
久而久之,李孝逸大军的军心和士气便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而徐敬业则是借助长江天险固守扬州,同时在四处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这时徐敬业又派人前往豫州送信。
希望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可以放弃豫州南下,两军配合,两面夹击李孝逸大军,大破李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