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页

镇上人人都知道有专门的种粮田和试验田,但从来没有人见过,农业区管控很严,探子自己都得想方设法甚至买通农人才能混进去。

正常商场行为的探子警告一番写了保证书缴了罚金后就放过了,但是居心不良的探子,和被买通的农人则一起送进了百户所。

百户所正好补充了一批精锐,里面有不少是特别训练出来的能干人,在审讯这块只管放心。

农人收受好处带外人进农业区任人乱窜探听情报,在士兵看来这就是严重背叛,探子受人雇佣这另说,叛徒是真的没有好下场,本人相关的案卷皆被送回原籍告知这么一件事,至于人当然是送苦役营。

农人家里收到消息后怎样天塌地陷都不关祁可的事,她借着这些清场,还把工业区清理了一番。

相比农业区,工业区的探子数量要少很多。

工业区里工场多,人也多,但那里皆是女工,一个男工都没有,就连维护机器的都是祁可手下的女技师。

女人堆里冒出个男人打听这个打听那个就非常显眼,只有派女探子假冒雇工混进来,可混进来是混进来了,每天的劳动量又能压得人根本没心思想东想西。

不过还是清理出两个不太老实的,乍一看很像是碎嘴子喜欢乱嚼舌根的那类人,在人群里挖墙角,挑拨女工们对祁老板的信任。

吃着老板的饭,还想掀老板的桌,这不二五仔么,揪出来仔细一问,背后都是纺织业老板指使,想挑拨一些熟练工跳槽,能挖一个是一个,最好是能挖走几个女技师,这样起码能知道凉水镇的水力纺织机械到底是什么样的。

互挖墙角在工场主之间也不算稀奇事了,跳槽自由,要真能挖走几个受雇佣的女工,那也算他们的本事,可惜太贪心了,还想挖女技师,这不就全暴露了么。

这一番暗中清理结束后,收麦子的日子也到了。

老天作美,接下来十余天都是多云间晴的晴好天气,有利收粮,祁可动笔写了两篇新闻稿,还起了个新笔名,邸报为消息源的新闻评论稿继续沿用旧笔名。

第1866章 凉水镇来新人了(四)

新闻版面的供稿人多了一个新笔名,就显得凉水报馆加新主笔了,谁都不会想到仍然只有祁可一人供稿。

好在两种稿件的文风不一样,祁可还应付得来,不至于一下子就精分了。

她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吸引新人,先用头几期的报纸打好铺垫,后面再登个招聘广告招募新主笔,总是让她一人供稿风险太大了,万一碰到她忙没空写稿子的时候,不就要开天窗了。

四月最后一天上市发售的凉水月报,果然很多人都注意到有两个主笔了,再联想到东安月报那么多重金聘请的主笔,很容易就猜到凉水月报肯定缺主笔,不少自认文笔不错的人开始有些想法。

报纸上登载的粮食丰收产量达到预期的新闻,让很多粮商闻风而动,怀揣一沓沓的银票前来买粮。qqnew

丰年粮贱这种坑害农人的事,在凉水镇自然是不存在的,能上市销售的小麦足足有一百万斤,镇上粮油所给的一口价,想还价的一律好走不送。

外面各地粮食紧缺,凉水镇就这一百万斤小麦,卖完没有,除了一开始几个乱还价的人被请走,后面来的再无一人还价,老老实实按自己财力买粮。

同时,人还没走呢,就又惦记上接下来要收割的早稻,没有哪个粮商敢在这会儿耽搁时间,急急忙忙先把小麦运走,再回来等早稻。

随着一百万斤小麦渐渐地卖了差不多一半后,好几家大粮行派心腹带着一二十条船来了,跟在大粮商后面来的还有河阳州各个知名大户人家的管家。

这种有大背景的心腹手下是头一次出现,乐观点看就是凉水镇在外面终于有了几分名气,入了他们主子的眼。

他们的主子买粮显然不急着倒手,反正粮食在他们手里肯定得压一阵子,等粮价涨一涨再出售,不像财力紧张的中小粮商,一运到地头就赶紧卖了。

他们在粮油所大宗购入小麦的同时,还想定购接下来的早稻和晚稻,谈吐中表现出来的财力和贪婪,让隐在幕后的祁可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能包圆凉水镇全部的粮食出产。

有这样的财力确实不得了,贪婪也是好正常的,好在凉水镇是卖方市场,卖多卖少祁可一人说了算,副手们化妆打扮的粮油所雇员礼貌地请对方下次再来。

这些人买了粮后不急着走,在镇上住了几天摸清情况后,就去镇公所投了名帖想与祁可面谈。

直接就被一楼大厅的办事员给退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