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依然还是热开水配干死人的饼子,祁可拿了自己的小砂锅和小炉子,炉子生火,砂锅倒满清水在火上煮开,拆了两包奶片全扔下去,再加两勺红糖,煮成红糖味的牛奶,大家各端自己的碗分一分,再配饼子一块儿吃起码有点滋味。
白糖比红糖多一道脱色的步骤,因此白糖比红糖贵,普通百姓家的日常食用糖都是红糖为主,白糖是有钱人吃的,祁可自然是无所谓价格,红糖白糖都买了很多,再加上搬空了裘府囤积的油盐糖醋,光是从京城搞到的糖都够她定居下来后开个糕点铺子用上三年五载的。
年轻人围在一起,把干死人的饼子在手里掰成小块直接扔碗里,泡着甜味的牛奶吃得可美,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柏家军驻守的边境生活有多艰难,盐不缺,有个跟外族拉锯一样抢来抢去的盐湖,糖却是真缺,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大人小孩能甜甜嘴。
这种艰难生活在整条北方边境上都是一样的,柏家军因为不缺盐而能算得上是条件好的一支边军。
祁可也借机跟他们聊聊北方的农作物,了解一下他们的农耕和养殖技术在什么水平,让自己心里有个数,回头等定居下来自己种田的时候控制点粮食亩产量不要太吓人。
和大众保持一致,祁可很擅长,那样的顶级学府,能考进来的都是聪明人,她寝室四个女孩子,校内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没一个人发现她与众不同,哪怕是她的室友,四年共同生活下来,对她的经济情况最多也就以为她家里是一次给够一学期的生活费而不是每月像发工资那样给。
不过,祁可也清楚自己不会太依赖以往的经验,大学里同寝室的室友自己也功课繁忙,而且也都重视自身隐私,互相间都没那么大的好奇对其他室友的家世背景刨根问底,但等在四柳村定居下后,同村村民中那些嘴碎的八公八婆们肯定比大学室友杀伤力巨大。
与大众保持一致,这一条经验应该是有用的,其余的,到时候再说吧。
第128章 赶路很辛苦(三)
祁可不挑不拣地从别人的闲谈中吸收着她要的情报,听他们聊起制作各种奶制品来补充粮食的不足,颇感兴趣。
他们这里热烈聊着,时不时有人闻到甜甜的奶香味过来一探究竟,有些消息灵通的更是直接拿自家做的风干咸肉或者磨好的粗面粉过来跟祁可换点奶片红糖大蒜或者药品,依着眼下这环境药品价格飞涨,来换东西的人只怕自己拿来的东西太少不够换,所以哪怕自家粮食也紧张仍然挤出一部分换点救命的东西…
祁可都给换,这咸肉为了便于长途保存,齁咸无比,削点肉屑下来搁汤里能当盐用,祁可一点都不觉得味太重,她想更多的是囤点这咸肉等到了河阳州后跟本地百姓换东西,好歹是肉不是,牛羊肉呢。
正热闹换着,钱友巧的母亲与成荫的母亲大嫂带着小娃娃结伴过来看望,两家长辈手里都提着面粉,一半是给成荫和钱友巧的,另一半则是对祁可表示感谢。
祁可没直接收下这两家的面粉,医药费昨晚柏擎说了会由军中来结账,所以她收下面粉后又拿了一点奶片红糖做回礼,一码归一码,避免欠人情。
在这交换的过程中,两家长辈们都透露了一个消息,清查病畜的命令已经传达下去,今天可能要晚点出发,所以路上会加紧赶路以抢回时间。
祁可道了谢,换完东西赶紧整理自己的车架,把屁股底下再垫厚一点,昨天都已经颠得她骨头快散架了,今天还要更快的速度,她怕自己真给颠出毛病来。
其他年轻人此时也忙起来,用昨晚存到的清水好好洗干净用过的锅碗勺子,然后有个半大小子主动到祁可的牛车上与她轮换驾车。
祁可正好腾出手去整理刚刚换到的一堆东西,都是吃的,主要是面粉和咸肉,这些过了明路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全塞起铺盖里,看上去鼓得更大了。
“哎呀,这要不是现在跟你们走在一块儿,我这牛车多招人眼红啊。”祁可站在车下看着车上鼓得夸张的铺盖,玩笑地调侃道。
“小可姐,你要是跟我们一直同路下去,就更不用怕路上挨抢了。”坐在车架上等着出发的半大小子歪头看过来笑嘻嘻道。
“你们大军有自己的驻地,我也自有去处,哪能跟你们一直同行。”
三两句闲话,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又有两个少年扛着一个羊皮大水袋过来给祁可的滤水桶加水,这都是他们昨晚上自己卖力存下来的清水,他们甚至还抓紧时间存了一些干柴,以备路上借祁可的小炉子煮些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