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就恍然大悟:“他给村里谋这么大的事,我们确实应该先帮他把后顾之忧解决。”
这下大家都七嘴八舌起来,很快地,就达成了一致意见:让顾花娥做赤脚医生。
她本来就是村里的产婆,跟医多少搭点边;村里目前就一个赤脚医生,按公社的要求,缺一个,这回正好补上;王培根医术了得,除了培养顾花娥,还可以在回公社教书后,把村里的疑难杂症交给他看。
啊哟,真是一举多得。
谁都没说是为了办厂,但谁都知道,就是为了办厂。
第二天一早,书记和几个手下就去王家讲了这事。
王培根呼出的气还是酒气,闻言不好意思道:“真是让大家费心,照顾我家花娥,我先代她谢谢各位。你们放心,我肯定督促她好好学习,学会了在村里为大家服务。我呢,这半年还在虞山上学,等明年回来实习,只要有时间,村里人生病,我肯定替花娥出诊。
至于合作办厂的事,我会和我同桌先好好沟通,等事情有眉目了,我会打电话给我大姐夫,让他来和你们说一下,派人来虞山亲自和人家谈。”
合作不成也没事,过几年王家肯定要办企业的,这份人情到那时再还。估计也等不了几年了,没看乡镇企业都办起来了吗?这离私人办厂也不会远了。
当然,这是王培根的心里话,面上还是要积极和同桌商讨可能性的。
就这样,顾花娥在中午从田里回家吃饭时,就晴天降了一个大福利,她要做赤脚医生了,明天就去公社医院学习。这简直把她砸晕了。
此时回想,婆婆和老公,都是象下棋一样,老早就在筹谋了,怪不得叫自己和春花一起读书认字呢。
这两年一开始老公教,后来培根去读大学就远距离指挥,让女儿教。小美聪明,才二三年级,但识的字很多了,教起来绰绰有余,婆婆还在旁边做监工,自己和春花倒真的扎扎实实学了不少,现在一般的书都能看懂了。
顾花娥信心满满地去医院报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