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很多事情都是托了周惠芳介绍,然后人介绍人,最后办成了事。

向玲玲因此还和周惠芳熟络起来。

周惠芳本来就是热心人,和向玲玲处熟后,很喜欢小姑娘。小小年纪出来讨生活,也不进厂挣死工资,自己开水果店,是个有主见的。

长得又挺好看的,但不吃青春饭,卖水果时那真是早起晚归,菜场每天营业时间那是朝六晚七,加上事先要做准备,五点就得开始摆摊做好开门迎客的准备,晚上收摊后还要点货对账打扫卫生,可不得八点多才能回家。

那就是每天在菜场十五六个小时。中间有生意忙得要死,没有生意心慌的要死。

还有进货,水果多重啊,小姑娘都是自己搬进搬出的,真不容易。

人也不死板,小美抛出来的橄榄枝一下子就接住抓紧了,还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还活络,善于利用人,这年代这可不是缺点。你看一个外地小姑娘,如果不这样活络,这些厂啊企业啊,怎么能接触到高层,定制各种物品。

哎呀,周惠芳越想越觉得这小姑娘真不错。

想到自己家那书呆子儿子,读医学院时只对死人感兴趣,对大体老师比对亲爸妈还亲,现在工作了,又只对病人感兴趣。

节假日加班是正常的,反正也住在医院集体宿舍里,真的是以院为家啊。

沪市离苏城这么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不主动回家来的。

现在很多人在沪市买不起房子的,都跑苏城买了,然后要么坐火车要么自己开车上下班,不要太方便。

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上面一直在说的“长三角一体化”吧。

周惠芳夫妇也想在苏城东面,就是工业园区,上高速公路比较近的好一点的小区,给儿子买一套别墅,让他以后就住苏城,以后有了孩子,她们夫妻去照顾也方便,别墅大,住一起也行,嫌闹腾的话,她们在园区还有房子,分开住,大家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