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斜对面就是盒饭店,小美不知不觉又走了过去。
周惠芳家就是这边的“土著”,十多年前村里拆迁,很多人家都拿了一套房子加若干钞票。她年轻时看过一本台湾电视剧《含羞草》,喜欢上了里面的女二号,后来就订电影电视相关的书籍,知道这个演员的一些情况,说她洗尽铅华回家开了家小店,日子过的安稳极了,当时就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要开家店。
所以村里拆迁时,她家除了拿了一套房子,三室户,还有的现金她没要,跟村里领导申请要门面。
那时候农民拿了拆迁补偿款都很高兴,那笔钱不少,大家都以为可以吃吃喝喝过一辈子了,谁也没想以后的日子。所以,她要门面房还挺容易,还一下子给了两小间。
旁边的都比较大,她的在最旁边,就在桥堍上。
周惠芳也不嫌差,乐呵呵地办好了手续。
小店紧挨着拆迁小区,说是拆迁小区,当时留了好多幢对外出售,附近的老师、公务员、企事业职工买的人不少。住的人一多,不久菜场、小店都开起来了,眼见着整条街就热闹起来。
小店往南200米就是小区大门,大门朝西。一进小区,一条主干道。周惠芳手气好,当初抓阄的时候抓到的是主干道北面第一排,三楼,车库就在一楼,车库不高,但因为在小区主干道边,水口好,租给了一家外地夫妻开了服装店。
两个店面,她自己找了三个帮工开了一家盒饭店,生意一直不错。旁边的店也租出去了,开了修车店。
老公在村里干活,是在小区物业上,收入不多,但家长里短、村里情况清清楚楚。周惠芳觉得不能光赚钱,村里的情况也要熟知,否则,做睁眼瞎肯定不行。
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沪市工作。双方父母亲戚大多家里拆迁了。有的人家做生意成了大老板,有的人家小辈不争气,把拆迁款、拆迁房折腾完了,还有的亲戚因为生了重病,人财两空,实在令人唏嘘。
周惠芳对自家挺满意的,儿子大医院医生,老公吃公家饭,自己小生意不显山不显水的,但收入确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