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由竺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姜国筹谋已久,势如破竹。
竺年的选择必然是避其锋芒,苟住之后发育一波。
在造反刚开始,他或许还试图偷家一波快打搞定,但是伴随着局势的展开,南地的缺陷凸显。
缺乏骑兵的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染指整个北地。所以他就把重心放到了外围。
外围受到大月朝廷的管辖相对小,而且地势险峻,伴有天堑,至少有险可守。
这样哪怕他们一时间落入下风,敌方也别想好过。
可是竺瀚不这么想。或者说任何一个正经的大月人,都不会把这当做一场简单的计算题。
这是他们大月的疆土,不容姜国染指!
哪怕姜国和大月同根同源,哪怕两国边界一直不清不楚,哪怕南地和北地一直不对付!
姜国的最后一仗,其实打得十分艰难,最后也是险胜。
神火营炮弹数量有限,在打出一定优势之后,竺瀚是打算在京城城墙上布防,这样可以更容易守得住,也能节约一些弹药。毕竟不管怎么说,骑兵、马战是南军的短板。
结果没想到,京城的大门倒是向他们打开了,迎接他们的却是敌人。
在施闲不听号令之后,宋淮在京城内重新组织了一支禁军,没有任命禁军统领,而是禁军副统领,跟着疯狂的宋淮干了不少血洗满门的事情。
“不知道殿下知不知道天罗教?”
“收拾过几次,他们怎么了?”在这种国家级别的对抗中,竺年不以为一个新兴的不知所谓教能够有舞台。看来他们不仅舞了起来,还舞到了舞台中央?
“他们现在是姜国的国教。做的事情不多,血洗了京城,开了京城的城门。”竺祁说的有些感慨,“他们把几个个皇子小个个杀了,再从城墙上扔下来。”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短短时间内,竟然就把那个“禁军副统领”给吸纳成了教徒,还很“虔诚”。
大月的皇宫内,有好几个宋恒的儿子,最年长的也不满十岁。另外就是宋淮自己有两个儿子,也不过才两三岁。
宋淮的儿子太小,宋恒的那几个儿子为了避免和长子竞争,连开蒙都没怎么好好教,存了心往纨绔方向培养,且都还是幼童。
两国相争,而且早先两家还相互求娶过公主,也算是姻亲。这种没有威胁的皇嗣,多半是封一个闲散王爷或者侯爵的名头。既能显示夺权者的仁善,也能安抚前朝旧臣。
哪怕这些臣子不是自己的臣子,背后代表的势力若是团结一致闹起来,也是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