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周瑜军务繁忙,正想把手上的事情分一些出去,身边可靠又有才干的莫过于鲁肃。
他极力游说:“子敬糊涂,不了解的人怎可轻易投奔呢?以前你和策兄相处也很好,何不就留下来继续辅佐他弟弟。”
鲁肃有些顾虑:“孙伯符是人杰,我甘愿辅佐,但他现在身故。孙权年纪尚小,都没到弱冠之年,比你小七岁,比我小足足十岁,跟咱们就不是一个年代的。孙权历来也没什么功绩,这能成事吗?”
周瑜循循善诱:“你若去辅佐一个已经成气候的主公,那不过就是个普通门客,但你若是辅佐孙权,那就是拥立之功,肱骨之臣。孙权虽然年纪小,但是天资聪颖,早熟世故,重视人才,从善如流。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能听得进意见,我们追随孙权,将来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鲁肃犹犹豫豫,周瑜拍板:“你来都来了,总要见见孙权再决定。”
这个“来都来了”很有说服力,鲁肃同意见孙权。
周瑜马上向孙权举荐,陈说鲁肃是不世之才。
孙权以前也听大哥夸过鲁肃,立即约见,两人从下午讲到黄昏,又从黄昏聊到入夜,鲁肃提出谋帝王之业的方针,孙权听得入迷,干脆拉他一起坐在床榻上边喝酒边聊。
鲁肃滔滔不绝,孙权连连点头。
夜半更深,孙权拉住鲁肃的手,言辞恳切:“子敬先生句句说在人心坎里,要是在战国时代,您就是那苏秦张仪。我年纪小,什么都不懂,以后全仰仗先生指点。”
孙权有一种示弱的天赋,能够显得温驯无助,让人对他顿生怜爱不忍之心,有出手相助的冲动。
鲁肃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放弃了北上的计划,决定先留在江东看看情况。
以前在孙策麾下时,鲁肃就常常和张昭意见不合。张昭作为长辈,觉得鲁肃不够谦逊,冒犯了自己的权威。
现在张昭是辅政大臣,总理内政,看到鲁肃又回来入仕孙权,非常不满,上书非议诋毁,说鲁肃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孙权不为所动,对鲁肃非常器重,顶着张昭和母亲的压力厚赐鲁肃。鲁肃大为感动,觉得孙权是个伯乐,暗下决心要全力辅佐。
好兄弟鲁肃愿意留在江东,周瑜很开心。不久小桥又有孕了,他更是整天美滋滋的,要么手上弹点小曲,要么嘴里哼点小曲。
小桥捶打他,“我怎么又怀上了。”
他温柔地搂住她,亲亲她的手背:“以后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不会再留你一个人。”
第33章 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