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将鲨鱼肉切成大块的肉条,在清水水中反复洗掉鱼肉里的血和肉中的酸味,再来就是将粗盐在洗净的鲨鱼肉上撒上一层,大力地揉搓进肉中,盐不需要太多,太多直接吃会齁死的。
最后,将鲨鱼肉铺在干净的石板上,等待阳光将它的风味晒出来。
石板在露台酒店的后院里,不用担心谁会来偷,如果放在露天晒鱼干,那可要不近不远的小心看着,以防有海鸥之类的来顺手牵羊。
海边阳光充足,鲨鱼肉不是有骨头的整条晒的鱼肉,而且在石板上,中午的时候接近于“烤肉”状态,所以这样晒个两三天鲨鱼肉就可以晒好。正好是圣地亚哥修船回来的时候。
至于身为中国菜肴八珍之一的“鱼翅”,也就说鲨鱼的背鳍尾鳍之类的鳍,马诺林身为程诺的时候没吃过,自然也不会将鲜的鲨鱼鳍弄成鱼翅,她只是告诉培德里克这些东西也能吃。培德里克一听,还以为这孩子又想搞猪油那样“废物利用”,就把鲨鱼鳍也像鱼肉那样去皮后晒上了。
培德里克这样处理鲨鱼鳍也算是“阴差阳错”做对了制作鱼翅的几个步骤。
当天晚上的时候,杂货铺的巴尔博一家正好来露台酒店吃饭,他的儿子小巴尔博也是和帕斯一样在古巴到美国的船上工作,不过帕斯是到佛罗里达,小巴尔博是到纽约。
虽然大家都叫他小巴尔博,但是他已经二十多近三十了,他和妻子在美国算是半定居状态。
露台酒店的后院并没有像样的围墙,大家来自然都看到后院的石板上晒着的鲨鱼肉。
不过小巴尔博更是注意到石板上的几个“鱼翅”——他家是做杂货铺的,他自然会到他去过的地方的杂货铺,而在纽约唐人街的杂货铺,他见过鱼翅,并且从他的华人朋友那知道鱼翅是从哪儿来的,甚至知道鱼翅是怎么一步步从鲨鱼鳍变成鱼翅的。
唐人街的鱼翅大都是漂过重洋从中国来的,本身就昂贵加上路途遥远和损耗,价格更是上天了,但就是这样,那些在唐人街的有钱华人也是喜欢买。
在自己的家乡看到鱼翅,小巴尔博想到了一个发财的不错方式,不过他要先弄点“样品”回去让自己的华人朋友看看正不正宗。
于是在吃饭的时候,小巴尔博就问了培德里克关于鲨鱼鳍的问题。
“哦,你说后院那些鲨鱼肉呀,那都是圣地亚哥和马诺林的,他们让我帮点忙,做来拿到船上吃。”培德里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