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第一只小白鼠的颅骨,托德被里面的情形吓了一跳,大脑虽然已经停止运作,但脑部的皮质细胞,却已经全部被一收一缩的黑色网状薄膜所覆盖。
看上去就像有人用一层黑色塑料保鲜膜,紧紧覆盖住实验体全部的神经系统。
托德将小白鼠的大脑切片放到显微镜之下,一番观察之后,总算获取了『暴君』的生理资料。
『暴君』的工作原理,有点类似于噬菌体,它们利用蛋白质构成的触手在细胞表面『登陆』,接着将触手刺入细胞核中,提取细胞内优质的dna片段(优选策略暂且不明),再将这些dna吸入病毒的囊包内进行保存。
当它完成一组细胞的吞噬之后,就会选择下一组目标继续这个过程。
当囊包中的dna片段达到一定数量时,『暴君』病毒会停止吞噬,转而像幼虫作茧一般,利用周边游离的蛋白质等营养组织,生成一个大型球体状的『病毒巢』(vir nest)。
这个球体诞生的过程,是托德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一个环节。
数以万计的『暴君』病毒聚集在一起,将各自的蛋白质触手伸长到极限,每两个病毒之间利用触手的末端互相搭接,形成一条中空的管状通道作为『桥梁』。这么多病毒通过彼此相连的触手管道,共同构建成了一个立体网格状的球体『病毒巢』。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是最精彩的一幕。
『暴君』病毒将头部的dna片段,通过病毒杆茎传导至尾巴的触手,再通过触手搭建而成的管道,传送到其它病毒的头部,就好像一个高速运行的立体管网,病毒之间不断进行着dna的交换和筛选。
在这个过程中,『暴君』将dna中睡眠状态下的非编码区基因全部激活并大量复制,接着这些『暴君』病毒就仿佛车间流水线上的挑拣工,将完全激活后的dna片段经过比对和检查,扔掉那些劣质和无用的片段,留下那些优质的部分,最后再将这些片段在『病毒巢』中重新组装起来,形成全新的、进化后的生物基因。
但不知什么原因,现有生物体内的大部分基因,都被『暴君』病毒全部定性为了劣势和无用的基因,这也就造成了前三组实验体的全部死亡。
『暴君』病毒的工作原理弄清楚了,接下来,就要说说它与萨瑟兰古细菌『相爱相杀』的关系。
萨瑟兰古细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细菌体,当它处于通常状态时,与其它细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防御机能上并不能抵御『暴君』病毒的入侵。
但是,当它变异之后,细菌体内会产生激烈的生理变化,表面会产生一种极为特殊的催化酶(enzy)。这种主要由蛋白质所组成的催化酶,主要作用是大大提高了细胞活性,推动古细菌变异的进程,并且为整个变异提供了能量。但这种酶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副作用』——它们在『暴君』病毒入侵之时,利用自身的酶蛋白来暂时保护生物体内的主要组织不受伤害。
第四组实验体,那些变异后的继承者,它们之所以没有死亡,也正是得益于萨瑟兰古细菌变异后所分泌的这种催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