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页

夏逆[校对版] 楚白 1065 字 2023-03-24

大概就类似于前世汉末三国时代刘备那个“汉室宗亲”——那个级别的汉室宗亲,当时保守估计也有十万八万……

若是诸赵有了功绩,能够延续爵位的,那么首先要转封。

转封,就是改变封号。从这种没有实际封地的“名封”改成“领封”。

这意味着要在大夏国土里面选择一个地方,成为他名义上的封地,将当地的赋税作为他的俸禄。

领封也是要立功的,如果三代以内没有足够的功劳,则从领封降为名封,此为“降参”。

比方说赵心诚自己,他目前就是华阴县侯。这个县侯的身份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按照他的情况,不出意外,应该足以维持爵位——也就是说,日后若是他儿子、孙子、曾孙三代都没有配得上“县侯”这个等级的功勋,就要降参,变成华阴侯、华阴伯、华阴子、华阴男,最后完全失去爵位。

华阴县侯和华阴侯,虽然只多了一个字,却有天壤之别。

县侯不仅多一份俸禄、可以多传几代,而且如果有人立功受封华阴县,那么“华阴侯”是要改封号,给“华阴县侯”让位的。

大夏的爵位,大致上是第一等王爵——王爵不设封地,只有封号,第二等国公,第三等郡公,第四等列公——就是只有封号没封地的那种,接下去是郡侯、县侯、列侯、县伯、乡伯、列伯、乡子、亭子、列子、亭男、列男。

一共十五等爵位。

在这十五等爵位之中,有一个特别的类型,就是实封公侯。

这类公侯不仅有封地,而且封地的政治民生都由他们自己管理,朝廷除了驻军之外,不对当地的民政作任何干涉,也不从当地征赋税徭役。

实封公侯并不在十五等爵位之外,但实封公侯却有超然的地位——他们世袭罔替,除非犯了罪被剥夺封地之外,否则世世代代都能拥有爵位和封地。

可实封公侯们想要不犯罪,说实话也不大容易。大夏初年的实封公侯们,五代之后还能安安稳稳没有因罪夺爵的,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皇帝又不是做公益事业的,谁愿意把领地分封出去啊!

所以实封公侯的后代如果自问没把握能够守得住封地的,往往会选择向朝廷交还封地,从实封降为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