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而入的是常遇春,他一身甲胄未脱,刚刚回府,听到下人报来说总管在书房等着他,便径直赶来此处。待推开门惊鸿一瞥瞧见小昭倩影一闪而过,自己先吓了一跳,正待要大喝出声,却又看见椅上赵禹,忙不迭捂住嘴巴,目露讪讪之色。片刻后自作聪明道:“你们忙着,我还有大事要处理!”
听到这话,小昭益发羞得无地自容。
第229章 挥金如土求国玺
目送着小昭疾行走出书房,赵禹回头看到常遇春一脸讪讪之色,表情又是一僵。
常遇春挤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心有戚戚道:“家有河东狮,真是一件苦恼之事。总管还年轻,经验太少。下次要紧守紧了门窗,这些须得注意的事,日子过得久了,也就都明白了。”
赵禹乍听到这话,尚不知是何意思,待仔细咂摸一番,又瞧见常遇春一脸感慨之色,登时明白过来,眉头顿时一挑。
常遇春却不给他发火的机会,转而一脸正色道:“总管这一遭西域之行,正式成了咱们明教教主,真是精彩至极!现在军心民心,皆有可用,咱们讨虏军总算可以大展拳脚!”
赵禹听到这话,思绪也转移开,笑道:“这的确算个意外之喜,不过从今往后咱们也成了众矢之的,要做好往后连番硬仗的准备。”
常遇春朗笑道:“咱们数年积累,厚积薄发,将士们枕戈待旦,什么硬仗也不畏惧!”
与常遇春又闲谈几句,赵禹才问起集庆周遭形势。
讲起具体形势,常遇春也变为严肃之色,凝重道:“集庆城高池阔,有重兵把守,不能速战速决。张士诚降元后,更与杨完者合兵一处,屯于镇江。上次咱们已经攻入集庆外城,却被张杨两人合力击退,只能暂时引兵而退。总管归来,军心士气虽然大涨,若不能退去这东路之军,还是不能全力以赴去攻打集庆。”
说着,他从书案上找出一副地图,就着灯火与赵禹详细解释。
赵禹一边听着,一边仔细思忖。
张士诚被元廷招降,的确是始料未及之事。天下各路义军中,红巾军虽然声势最为浩大,但各部却互不相统,其中势力最强的一股刘福通部更是遭遇大败岌岌可危。讲到最强大,首推张士诚。此人占据最为富硕的苏松之地,更曾在高邮以寡敌众,击溃元廷丞相脱脱几十万大军,可谓风头正盛,兵强马壮,大有可为。孰料却突然之间改旗易帜,投靠元廷,当中玄机,着实令人费解。
赵禹数年前与张士诚曾有一面之缘,其时张士诚尚是海沙帮舵主,一名寻常的江湖人士,然而已经流露出不同寻常的雄心壮志。其后所作所为,更是连赵禹都禁不住心生佩服。这样的枭雄人物,如此简单就投靠元廷,实在令人大吃一惊。
感慨过后,还是不得不面对现下这个难题。滁州这些年虽然大有起色,但底蕴仍是不足,一旦周遭生出异变,就缺乏应对的底气。越是如此,对集庆越是势在必得。而且,这些年来所做一切准备,皆是围绕集庆。可以说,只有拿下了集庆,赵禹才真正有了进望天下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