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一来,后两场‘论、判’考的是政务水平,‘经、史、时务策’考的是吹牛逼能力,你抄都没法抄。
二来,这两场也不重要了。国朝二百年,还没听说过,有因为后两场突出而高中的呢。
不然那些做过官的老举人,还不把一甲二甲都包圆了?
事实上,在考生们进行第二场考试前,考官就已经开始阅卷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张卷子的奇幻漂流
举子们的试卷,并非收卷之后,就送到考官们面前的。
在那之前,要先经过外帘官们一系列的处理与预审。
首先,‘受卷所’将收好的试卷交给‘弥封所’。由弥封官们仔细检查试卷,是否有折角、针眼等通关节舞弊的信号。
有的话,挑出试卷,名登蓝榜。
然后将没问题的墨卷折叠、弥封、糊名、与空白的朱卷对应编号,这才送往下一处——誊录所。
‘誊录所’是外帘四所中最重要的机构,负责将考生所答墨卷,用朱笔一字不差的誊录在空白朱卷上。
内帘考官是不接触考生墨卷的,阅卷时用的就是誊录的朱卷。
这是为了避免内帘考官,从字迹中认出通关节的考生。故而誊录所连考生的错别字,都要原封不动的抄上去。并且要在朱卷上标注,墨卷涂改了多少个字……
如果错字和涂改加起来超过一百个字,挑出试卷、名登蓝榜。
此外,在文章中自序门第、没有一并上交草稿纸者,也皆要一并挑出,列明原因,送上蓝榜。
试卷誊录之后,还要交由‘对读所’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