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页

张静一皱眉道:“每一次,你都下条子?”

李国摇头道:“其实也未必,毕竟有的备选,也不容小觑,不过……只要在这个时候,随便让一个御史,在这个时候……弹劾一下此人,那么不管有罪无罪,这个人势必也就得垫后了。”

“因而……要办这样的事,其实只需两个中下层的大臣,即可办到,吏部有人呼应,都察院有御史候命,关键时刻,老夫出来说说话,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张静一禁不住冷笑道:“你处处去打招呼,吏部尚书岂肯容你?”

要知道,当今礼部尚书周应秋,乃是魏忠贤的人。

李国便道:“只是地方官吏,无伤大雅,周部堂为此和老夫结怨,实在没有必要。别忘了,老夫也是魏公公的同乡。再者说了,吏部尚书也有求于老夫。”

“求你什么?”张静一目光幽幽地看着李国。

李国道:“五品以下官吏,吏部可以自行决定,五品以上,则需要廷推。我所推举的,多为地方官,吏部就可以做主。可这周应秋有些门生故吏,若是想牟取高位,倘若廷推之中,老夫反对,那也决不可能。因而吏部上上下下,都愿卖老夫这个人情。”

第六百零五章 动摇国本

大明推举官员,确实有一套流程。

而这个流程……某种意义而言,和内阁、吏部息息相关。

李国这样的人,若是要安插大量的党羽,确实非常容易。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内阁大学士。

他可以长袖善舞,只要他愿意舍得下老脸,不说其他,吏部巴不得卖他这个小小的人情。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倘若有内阁大学士希望自己办一件举手之劳的事,绝大多数人第一个念头绝不是办不办,而是在想,李公居然这般看的起我?

如此一来……这一件件的小事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