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良乡衙门,尚真再次被带到堂上,手上戴着镣铐。

“本官入宫看了典籍,确有这封疏奏。”

“这回你相信本王了吧。”尚真脸上露出狂喜,恢复淡定的神色:“本王来大明之事,是微访,还请严大人守口如瓶。”

这次来大明没带卫队,同行的扈从都以为,他是与董玟同级的官员。

若是砍了他的脑袋,去萨摩王国能换千金。

不知道多少倭寇为之疯狂,行踪是万万不能透露的。

严成锦深深地看了尚真一眼:“你想得太多了,本官还未相信你。”

“……”尚真双目瞪圆,不敢相信,世上还有如此谨慎之人。

这是洪武年间的圣旨,距今近百年了,除了尚家王室,谁还会知道这样详细。

“再拿笔墨来!”

衙役又给尚真端上来笔墨,尚真笔走龙蛇,字迹透露出一股霸势: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

“你再看看,我是不是中山王尚真,此乃,洪武年间,大明高皇帝追敕的圣旨。”

大明使节去琉球,恰逢琉球与海上的小国厮杀,看到满目疮痍的景象,朱元璋出于怜悯,下的这道圣旨。

严成锦翻开从宫中带出来的典籍,果然,尚真写的与记载,丝毫不差。

“本官怎知道,你不是史官?”

毕竟,史官修撰史料,对这些年代久远的记录,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