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受宠若惊,每次相见,赵括对他总是格外的尊敬。

他与赵括谈起了王宫内的事情,又无奈地说道:“大王对水利太过用心,这也不是好事,每一次的工程,都要召集大量的百姓,若是不断的修建,只怕会……”赵括点了点头,他说道:“您可以放心,大王虽然年轻,可是他知道这些道理,他不会不顾民情,肆意妄为的,群臣也一定会劝阻他的。”

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这大概就是目前暴露出来的秦王身上的两个缺点……不过,他能听得去劝,他也知道将百姓逼急了会发生什么。多亏了当初的魏王,让嬴政明白了急于求成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我身体不适,修建的事情,就只能交给郑国了……我让我的第二个儿子仲跟随郑国前往修建……”李冰说起自己的儿子,是分外的骄傲,他的第二个儿子在这方面也很有才能,并且为人善良,仁义……百姓们都非常的尊敬他……赵括似乎记得一些关于李冰儿子的事情,那位李二郎,似乎就是后来二郎神的原型。

在他们逝世之后,巴蜀百姓为他们设立祭祀。

这也能看出,当地百姓是真心拥戴他们的,想到这里,赵括又忍不住的沉思,古代的很多贤才将军在后来都成为了神灵,自己该不会也是这样吧?赵括将这奇怪的想法排出脑后,这才继续与李冰谈论起了水利的事情,两人聊了许久,李冰在赵括府邸留宿了一晚,次日方才离开。

秦国同时也开始了新渠道的修建工作,这次是要在郑国渠上游的南部挖通诸多小渠道来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覆盖的地区,说起来,赵括来到秦国之后,秦国的制度便不断的改变,重视民生,重视户籍的增加,减轻税赋徭役,废除苛刻的刑法,这使得秦国人口爆炸性的增加,关内的土地开发率也在飞速的提升。

反而是官吏的数量有些跟不上了……因为秦国近期内所攻占的县城太多,而秦国那完整的基层官吏制度又需要太多的官吏,导致秦国官吏有些不够,李斯最先看出了这个问题,他向吕不韦提议,在新占领地区设立学室,招当地的富裕人家进入学室内学习,增加各地本土官吏的数量……

李斯的这项提议,有人反对,有人赞同。

反对的人大多认为这些官吏不会像老秦人那样忠诚,可能会埋下祸根,而支持者则是认为这可以分化新占领地区,争取让更多人成为秦国的拥护者,加速同化这些地区,并且解决官吏不足的问题。而吕不韦询问韩非的建议,韩非告诉他:秦国像对待未来的叛贼的态度来对待关外的百姓,那关外的百姓就会成为叛贼,若是秦国像对待自己人那样对待关外百姓,那他们就会成为自己人。

于是乎,吕不韦同意了李斯的提议,在颍川郡,三川郡,上党郡,东郡,陈郡等地区开始设立学室,大量招募当地的年轻人来学习秦国律法,成为秦国的官吏。

第392章 燕地豪侠

在发展内政的同时,外部战争自然也不能停下来。

只是,秦国在这几年里所吃掉的土地太多,整合当地的情况,安排官吏之类的事情还没有完成,若是急着去攻打赵国,灭亡赵国,这似乎会引起更大的问题。群臣还在商谈着对赵国的策略,想要一王天下,最先要做的就是灭亡三晋,如今三晋只剩下一个赵国,这极大的刺激了秦国群臣的进攻欲望。

只要赵国被拿下,一王天下就真的触手可及了。

而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是,赵国的国相投向了秦国,本身又失去了李牧,司马尚这些杰出的将领,不堪一击,就是魏缭,在给秦王说起攻打赵国的事情的时候,都是认为只要武成侯带着五万士卒,就能将整个赵国拿下……若是在从前,有人说五万士卒就可以拿下赵国,那他一定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