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当然是要朝廷说的算。

既然是朝廷说的算,当然是议和为好。

想与清朝议和的也绝不仅沈保一人,次辅应节思、太仆寺左少卿马成禹,以及一众朝臣纷纷请奏议和。

提督沿海五镇水师的总兵陈东铭更是自告奋勇,上表请命北使。

当时,唯有兵部右侍郎石梦农坚决反对,极力主战,终难以扭转朝廷决议,又深知陈东铭软弱,请求另择合适人选,依旧被驳回。

石梦农只好亲自请命北使,以免陈东铭卖了社稷利益。

南京朝廷倒是答应了,让石梦农兼右佥都御史,提督河北,联络关东军务,为使团主使。

陈东铭进太子太傅、马成禹进太仆寺卿,二人为副使。

石梦农深知此事乃与虎谋皮,也做好了死在京城的准备。

“望陛下时时记北部之耻,勿以为议和必成,勿以议和为恃。以当社稷为重、以耻仇为念、以沦陷之民为忧,整军饬兵,方可恢复大业……”

石梦农朝年幼的小皇帝三叩九拜,带着使团离开了南京。

他深深感到使团北上与清廷议和无比荒唐。

依朝廷的意思,楚朝与清朝可为兄弟之邦,从两国陛下的年龄考虑,楚帝为兄,清帝为弟。

甚至还可以合力讨逆。

这“逆”指的应该是唐逆……

离京时,石梦农还在想,倘若能南北合力,未必不能收复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