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僧机为人机警狡猾,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承,由此也受到皇太极的重用。其人最擅见风使舵,皇太极一死,又投到多尔衮门下。
就这样一个阴险毒辣之辈坐在眼前,济尔哈朗又鄙夷,又忌惮。
他们就着攻下燕京之事谈了一会,冷僧机忽然话题一转,缓缓说道:“听说,太后娘娘从科尔沁回宫了?迁都一事,不知太后是何主张?”
他目光似带着深意,济尔哈郎不由微微一凛。
“太后马车劳顿,又言不便参与政务,只让我等商议便是。”
冷僧机目光一转,又落在王桦臣身上,笑道:“我听说太后娘娘在路上捡了一个孩子,不知王大学士可有告诉陛下?”
王桦臣本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坐着,没想到今日议事还会有人点自己,敛色道:“我只负责教陛下读书,旁的事务不知。”
济尔哈朗眼看冷僧机跳出来主导话题,稍稍不悦,道:“少说闲话了,谈正事吧。”
他向扈从点了点头,又道:“把叛贼秦山河的情况说一下。”
“喳。”一边下吏站出来,道:“这次盛京准备充分、坚壁清野,击退了这股楚贼之后,我军已把他们引大辽河一路逼至海边……”
话到这里,殿中诸臣再次恭维起济尔哈朗。
“郑亲王运筹帷幄,总算是保得后方稳固,未耽误这次入关之战。”
“是啊,前车之鉴,没像先帝上次入关被楚贼围魏救赵。”
“楚贼妄想故伎重施,幸而郑亲王早有准备……”
冷僧机心中暗笑不已,暗道这次秦山河破境,虽未逼得睿亲王大军回援,却也耽误了秋收,大清损失依然不小,济尔哈朗尽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话他却是没说出来,毕竟是知道今日议事,济尔哈朗的目的就是让群臣知道局势已然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