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七岁能诗,你这么大了竟然连字号都没有,真是商贾。”延光帝嫌弃地皱了皱眉,起身道:“正好要带你去见何大学士,让他给你起一个。”
说着,便移驾文华殿……
何良远时年五十又九,大腹便便,书卷气很重的样子,脸上便仿佛写了‘老学究’三个字。
王笑虽知道延光帝领自己来是做什么的,但他一见到何良远这张脸,下意识就很是担忧起来。
如果自己过了门,呸,如果自己尚了公主,谁知道陛下会不会让自己跟这个老学究读书。
“见过陛下。”
“何爱卿无需多礼,快快请起。”延光帝难得有些热情。
楚朝有些约定俗成的说法,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大学士何良远给皇帝讲经筵,虽无帝师之名,却也要颇受尊敬。
他如今没有实权,只负责纂修书籍、论撰文史、主持科举,却是最最清贵的文官,门生遍布天下,是士林的旗帜,是读书人的标杆。
虽不知是下一任还是再下一任,但总之,何良远终有一日会是大楚的内阁首辅。
而现在,延光帝便有一桩大功要让何良远来立。
有求于人,就算是皇帝也要赔上一张笑脸。
“哈哈,朕不是说过吗,要让何爱卿编写一部巨著。朕要这本书彰显国威、造福万代,何爱卿可能做到?”
何良远面色一点也不变,道:“臣认为,当此朝局,不是编书之良机。但陛下有令,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是良机?
因为自古都是‘盛世’才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