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明治维新的工业发展史,就会发现这同样也是一部日本政府花样被坑史。引进的很多技术设备,到了日本都会面临水土不服。
或许是前期吃亏上当得多了,才有了后世日本人的自力更生、奋起直追,抹平了双方的差距。
难得和欧洲列强搭上了线,日本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还不知道国内计划的日本驻巴黎公使本田一郎,此刻正意气风发的和法国人进行换约。
封面赫然是《法兰西对日技术援助条约》,条约上包含各类民用、军用技术上千项,几乎世面上烂大街的技术都包含在内。
理论上来说,日本人只要引进、并且消化掉这些技术,他们就可以向三流工业国晋级了,工业化进程至少可以缩短十年。
至于更先进的技术,还不是他们这个工业化都没有完成的国家,有资格窥视的。基础工业不达标,很多先进技术就算是拿到手,也没有办法利用。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这份看上去对日本至关重要的条约,多半是没有办法履行了。
法国人又不是慈善家,所谓的技术援助是建立在日本政府对奥宣战之后。具体给多少,还是要看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
……
海蓝蓝,天茫茫,红日只露半边脸,抹了一片晚霞,似五彩斑斓的面纱,连带着海水也被染成了金黄色。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随着船舶的轰鸣声响起,原本已经沉寂的码头,再次喧嚣了起来。
一群衣衫褴褛的劳工,此刻纷纷站立起来,眺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盼。
码头上的活不好干,辛苦不说,还不稳定。即便是繁华的吕宋岛,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活计。
忙的时候,一天可能有上百艘商船在这里中转,有干不完的活。闲的时候,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开张。
因为战争的缘故,南洋地区的贸易线也萧条了起来。跑单帮的商船,已经不敢轻易出海了。
法奥两国在南洋玩起了海盗战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有杀错,没放过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