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页

如果说这些小配件不值钱,生产厂家可以附赠一批,那么机械设备坏了,维修工人也要从海外请,那就没办法了。

大家都是要考虑成本的,谁也不会自找麻烦。俄罗斯帝国也没几家大工厂,能够让设备供应商,直接派技术工人常驻。

亚历山大三世还是懂点儿经济的,没有为了摆脱限制,就胡乱折腾。

自家搞不出来,反正都要进口,买英法的还不如买奥地利的,起码大家是盟友。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依靠推广标准,实现了工业设备上的垄断,这给很多欧洲经济学家上了一课。

甚至在某些大学,俄罗斯帝国还被作为商业经典案例,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学生的课本上。

自始至终,沙皇政府都没有想到英国人这么干,只是对中亚冲突给予的回应。

从这方面来说,英国政府的“警告”算是白折腾了,俄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一步。

这不是沙皇政府蠢,主要是认知上的区别。或许在外界看来,俄军在中亚搞小动作是一件大事,但是在沙皇政府眼中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就是抢了几只羊、几头牛、几匹马,外加占了一片草场,类似的事情俄国人都干几百年了。

习惯成自然,沙皇政府从上到下都没有觉得有问题,谁能够想得到英国人会小题大做?

估计英国政府直接把前因后果整理成资料,送到沙皇政府手中,俄国人也不一定会相信。

……

1885年4月13日,马赫迪起义军在伊德富地区伏击了法国人平叛大军的先头部队,战斗场面是那个感人。

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加上事先埋伏打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双方居然以平手收场。

收到消息过后,胡蒂尔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法国人就算是纸糊的,也不可能这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