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判断,亚历山大二世可能会和英国人妥协,停止支持印度叛乱分子,缓和同英国人的关系。
没有俄国人的支持,印度人是挡不住英国人的,要不了多久这次叛乱就会被镇压下去。
最多再过两年时间,英国人就可以从印度抽身。到时候英国人的战略重心是回到欧洲大陆,还是发起新一轮的殖民扩张,目前还不确定。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人应该会加快在撒丁王国的行动。
巴黎政府已经成功的说服了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从撒丁王国撤军。按照约定,在抓捕凶手过后,我们也要从撒丁王国抽身。
只要法俄两国达成协议,俄国人撤回在撒丁王国的军队,英国人就独木难支了,剩下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和法国为敌的底气。
要说服俄国人不难。亚历山大二世要进行社会改革,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资金。法国人只要肯提供一笔贷款,沙皇政府就会卖掉撒丁王国。”
财政大臣卡尔摇了摇头说:“伦敦政府不会罢手的,给撒丁王国提供贷款,虽然是前几届政府干的,可英国政府毕竟为贷款提供了担保。
英国国会不可能承担这笔债务,资本家们更加不可能放弃这笔贷款,更何况贷款背后还有庞大的利益。
现在撒丁王国可是他们的工商业产品倾销地,每年都有数百万英镑的出口贸易额,他们也舍不得放手。
一旦法国人占领了撒丁王国,他们的特权全部都没有了,贷款也变成了烂账。
现在英国人已经丢掉了半个撒丁王国的市场,差不多都要到他们忍受的极限了。
除非法国人利用英国人无暇顾及撒丁王国的机会,快刀斩乱麻,造成占领撒丁王国的既定事实。
可惜巴黎政府下不了这个决心,他们担心直接占领撒丁王国,引起大家的忌惮,甚至是引发反法战争。”
这是后遗症了,拿破仑给法国人留下了辉煌的时代,同样也让法国人站在了聚光灯底下,他们在欧洲大陆上的任何行动,都被大家用放大镜看。
拿破仑三世无法准确判断各国的真实立场,选择了求稳。蚕食撒丁王国,表面上是减轻了各国的忌惮之心,实际上没什么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