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历史上巴尔干各国的奋斗都很悲情,可是大家利益冲突太严重了,让步就是死亡,那么就只能拼了。
很不幸,因为太过注重眼前利益,巴尔干各国最后都失败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目标。
巴尔干别的民族独立建国没有关系,反正奥地利国内也没有几个,唯独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不行,这两个民族加起来都接近百分之九了。
好不容易才拉开了同化的序幕,要是出现了两个独立国家,不想出事的话,那么弗朗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人全部打包送还给两国。
这种脑残的事情,弗朗茨可干不出来。他可没有忘记,历史上奥匈帝国就支持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独立,然后自己挖的坑把自己给埋了。
第七十三章 变换国籍
1852年6月25日,奥地利再次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一个月内转战塞尔维亚、波黑地区数百里,解救了被奥斯曼帝国奴役的民众百余万,将文明的曙光传递到了巴尔干半岛……
——以上是奥地利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
实际上奥地利军队只是在奥斯曼军队撤离过后,接管了当地的防务,维持了社会秩序。
这年头的塞尔维亚地区还好管理,乡下的农奴很安分,城市虽然有暴民诞生,可是还停留在街头混混阶段。
在奥地利的铁拳之下,这些奥斯曼帝国的余孽瞬间灰飞烟灭。剩下的看上去都是安分的好孩子,当然这也和奥斯曼人撤离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青壮不无关系。
这不是奥斯曼人的好意,也不是他们干了蠢事。战争需要大量炮灰和民夫,要是留下这些青壮就是在资敌。
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俄军至少从当地征招了十五万民夫,必要的时候这些民夫也可以变成士兵。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奉献,俄国人就只能从国内抽调民夫了,沙皇政府不是傻子,这样的选择题自然会做了。
从国内抽调太多的青壮出来,也是会影响生产的,而在两公国抽调民夫就无所谓了。这里是属于奥地利的地盘,损失再惨重俄国人也不心疼。
俄国人不在乎,弗朗茨也不在乎。没有俄军的暴行,怎么能够衬托出奥地利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