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政府还是要注意吃相的,不可能一刀切的解决问题。在欧洲社会,这个年代的教育本来就是一门生意。
只不过这是一门独特的生意,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个年代投资教育的人,绝对不是所谓的慈善家,他们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底层民众的子女是没有资格读书的,那怕是最廉价的教会学校,他们连最基本的纸和笔都负担不起。
在这种大环境下,谁有能力去资助贫困学子?这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万两万,而是数百万人急需教育。
现实远比教科书上记录的要残酷的多,身在这个时代,弗朗茨非常的清楚,这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
第七章 黑暗时代
谁能够想到,在资本家们的工厂里还有三四岁的童工?还不是一名两名,而是成百上千人的出现。
这些童工的寿命,通常不会超过二十岁。过早的进入暗无天日的工厂中,会让他们的身体遭受严重的摧残。
其中又以英国最为疯狂,作为工业革命的首发地,英伦三岛人口不多劳动力有限,为了降低成本,资本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妇女儿童。
一名成年男工的薪水,可以雇佣2名女工,可以雇佣3~7名童工,年龄越小的工资支出越低。
相比成年人,童工明显更加容易管理,镇压罢工也更加简单,在劳动强度需求不是太大的工厂充斥着大量的童工。
这些童工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一部分是底层民众迫于生计,将孩子送进了工厂;另一部分就是从交易市场上买到的。
没错,这个时候童工也是一种商品,孤儿院、教会救济院、人贩子就是最大的卖家,还有极少的一部分是被父母卖掉的。
血腥工厂,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社会写照。
一面通过疯狂压榨童工谋取暴利,一面又在外界塑造出一副绅士的模样,给教会捐款、投资教育美其名曰资助贫困学子。
弗朗茨都懒得吐槽了,反正他是不相信资本家们会这么好心,看看这些私立学校中夹带的私货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