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书人抨击此般行为太过残忍,不符合大宋仁义之名,但很快他就会被在报纸上批得一无是处。大宋仁义,可这些人不仁义,不可让规矩只能管好人。
百余人,从公审到行刑,从天亮杀到了天色发暗,城中的闲人过足了瘾,而现在却也无人胆敢为这些人发声,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输了,输得惨烈。
古往今来唯成王败寇之事亘古不变,若是他们赢了,这里也会跪着一批人,而那批人却是为民请命的那批人。
百姓也许不算聪明,但他们心中却是有一杆度量,就如宋北云所说的那样,哪怕是一条狗也知道谁对它好,更何况是人呢。
赵性是明君,宋北云是贤臣,虽然这个贤臣的名声有点臭,但现在想来人家也不过就是好色一点、贪财一点,但他干的事可都是为国为民。
“宋北云是个好人啊。”有人庶子出身的读书人手扶着旁边的大树看着法场对同伴说:“只可惜,他如今也只能在牢狱之中。”
“你说他是个能人我就同意,好人恐怕说不上吧?”
“不就好色了一些嘛,你那日也见了他的风姿,你若是女子你难道不心生向往?”
“嗨,别说是女子了,就算是男子我都心生向往。”
那书生默默回头看向自己的同伴:“你有些许不对劲……”
第668章、六年3月2日 晴 变法需十年
仔细回想一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虽然内容上也是希望通过军队改革、税制改革、土地改革和考试改革来达成国富民强的目的,但其实核心内容却仍然脱离不了政治斗争。
也就是说王安石的改革内容是那种坐在高台上的教化,带着上层阶级的俯瞰视角,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根源并没有进行改动和优化。
但这次宋北云提出的改革虽然看上去和王安石的改革内容十分近似,但其核心内容却是立足于最底层民众。
政治斗争虽然必不可少,但这种斗争却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中的手段,虽然内容和经历相差不多,但本质却截然不同。
纵向对比王安石和宋北云两者之间的改革可以发现,宋北云的改革是建立在工农业社会初见模型的情况下的,这个时候的大宋工业体系虽然还不健全,但工业制度已经逐渐成型,农业方面也相较于王安石时期有了本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