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页

他做的虽然不能说完全成功,但是北京却也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遵化之铁在北京城外,变成种种器物,还有西山的煤业等等。正是有这么多工业在,才让很多工匠都信奉实学,这才是实学的坚实基础。

只是北京毕竟是北京,乃是大明国都,也是大明的根本要地。所有儒家理论必争之地。

整个大明也就北京城之中,这种争鸣就最激烈。当然这也是因为北京有大明最发达的报业。

而儒家学问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因为这样的情况,学术争论也是能影响到朝廷风向的。

这是项忠不愿意见到的。

项忠虽然是理学一脉,但他并不偏向任何一派新学,如很多老臣一样,人对于自己出生之前已经有的东西,常常视为理所当然,而将自己出生之后才出现的东西,却很难接受。

虽然当然朱祁镇辟雍之会,项忠并不在京师,但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朝廷大员了。对这里面的门道却是清楚的很。自然不觉得,这些所谓之新学,有什么好或者坏的地方。都看不惯。甚至很担心。

他担心的不是别的,就是这样激烈的学术争锋,此早会蔓延到朝廷之上的。

毕竟而今大明掌权的还是老派人物,但是等他们这一批老派人物退下去了,信奉不同理念的年轻人上位之后,他们很难不将因为学术引起的纷争,蔓延到朝廷之上。

只是他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那个时候,他很可能就不在了。

将来的事情,项忠自然是管不了了,但是但凡项忠还在一日,就要防止这种事情蔓延到朝廷之中。

就朱祁镇那一句话,要出去之后,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风波。

毕竟朱祁镇打破理学统治地位之后,高举复古大旗,有质疑尚书伪作,就衍生出两个不同的理论,一个是复古,一个疑古。

项忠很明白自己已经拦不住朱祁镇,自然更不愿意节外生枝了。

朱祁镇却没有想到,项忠在转眼之间,就想了这么多事情,说道:“既然如此,怀恩将出巡的路线图,让首辅看一看。”

项忠一听,暗道:“果然是早有预谋。”暗暗叹息一声,接过怀恩递过来的一封文书,打开一看,脸色一变,说道:“陛下,这哪里是北巡啊?这分明是巡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