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页

而是因为他更多的事情,放在务虚上面。

放在对理学,对大明祖制,对大明体制的思考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会典一直在修,却没有什么成果出来。

因为准备写进大明会典之中很多东西,都需要慎重之极。

朱祁镇不仅仅自己要反复斟酌,还频繁写信给内外重臣,在家的老臣,还有一些在野的大儒。

他认识到一件事情,他所作所为就是要推翻太祖皇帝的祖制,那就要一套能代替太祖皇帝思想的理念。

朱祁镇所能想到的自然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了。

但是,即便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时代要能说得通,就要有不同的话术。

如果朱祁镇老老实实将政治课本上的某些话语说了出来,定然会被满朝文武看成独夫民贼。

但是而今,朱祁镇说给太子的话,却是以儒家仁君的理念为核心,辅佐以太祖皇帝真真假假的故事,借了几分帝王心术的套子,将这个政治理念说给太子。

不过,即便是朱祁镇换了几个弯,但是如果太子真能做到这一点,纵然不能成为有为之君,但是守成也足够了。

如此朱祁镇也就很满意了。

毕竟他也没有指望太子一辈子有多少作为。

大道之行,无非阴阳,一动一静而已,朱祁镇这一辈子,定然是大有作为,大有变革,到了太子手中,就该安静务本了。

朱祁镇说道:“你大婚的事情,我就不问了,你娘正在选人,过了年就将事情给办个吧,你也可以去看看,遇见喜欢的留下便是了。”

“你尽可挑一个你喜欢的。”

“你身边那一个苗女,也可以给一个名分,却是做不得太子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