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页

“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请殿下暂避一时。”不少黎氏出身的大臣纷纷劝道。

“殿下,万万不可弃谅山城,谅山一失,则朝廷没有立足之地,北宋真宗尚可南迁,但是朝廷南迁到什么地方,唯有死守谅山,在谅山城下大败北寇,朝廷才能金瓯无缺。”吴士涟大声说道。

吴士涟乃是安南朝中有名大儒,也是士林领袖。

当然了,而今安南虽然也有科举,但是总体上来说,更依靠世家大族,如阮家,郑家,黎家,陈家等安南的名门望族。

故而很多在安南权臣都是文武兼备的,有平章国事的官衔,也就是宋代丞相的官衔,但是同样能领兵打仗。

而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不过是清流词臣。

即便是吴士涟这样的士林领袖,也没有什么实权。

黎思诚说道:“吴卿的意思,孤明白,孤宁死不退半步。敢说弃城者,犹如此案。”黎思诚拔出厂剑,一剑劈在案几之上。

阮炽见状立即出列说道:“殿下圣明。”

随即身后大小将领纷纷出列,只听甲胄铿锵,气势如洪,剩下几十将领几乎齐声说道:“殿下圣明。”

刚刚建立几十年的后黎朝,正处于上升期,不管是国力还是政治上,就好像而今的大明一般,历史上的黎圣宗时期,就是后黎朝最巅峰的时期,黎思诚在弘治年间才去了,但是他才死后二十多年,后黎朝就雨打风吹了。

到了嘉靖朝的时候,莫氏篡夺了朝廷大权,后黎一分为四,数年战乱,最后被阮家与郑家对峙。

所以,黎思诚能有后世的地位,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的才能,更是因为下面的军心民气。

诚然明军连战连捷,安南士卒损失惨重,并折损了数名将领,安南上下固然有些惊慌失措。

但是作为安南军中的骨干将领,却并没有丧失勇气。

如果黎思诚此刻镇定不下来,甚至这些大臣估计就要做一做寇准所做的事情了。

黎思诚之所以如此坚定的表态,却也是感受到了下面这股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