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刺想什么时候入寇,就什么时候入寇。王骥判断失误也是情有可原的。
王骥说道:“老臣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说道:“瓦刺南下情况摸清楚了没有?”
王骥说道:“臣已经收拢各方情报,弄清楚,首先,就是最近战报,大同阳和卫偏将吴茂,带七百骑出塞,在猫儿庄北五十里的地方,遭遇瓦刺大军,吴茂战死。随即瓦刺入塞,攻阳和卫,兵锋直指大同,大同总兵杨洪急报,瓦刺大军在十二万以上,其中有瓦刺太师也先大旗。其中有瓦刺铁骑,数量不明。”
“杨洪带兵与瓦刺前锋在大同城下,与瓦刺大军碰了一下,寡不敌众,折兵千余,杨洪已经退回大同城中,并下令大同所有城池,谨守而已,不得出战。”
“如此大同屯田的收入,尽为瓦刺所有。”
朱祁镇冷笑一声。
说实话,大同这个地方,农业生产并不发达,即便在后世也是如此。但是这种不发达,要看与谁比的。
大同几乎是一个纯粮食输入区。大同本地粮食消耗,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后方的输血,他本地所产的粮食,在官方文书上,几乎都是忽略不计的。
当然了,朱祁镇也知道,其中一部分都进入了各级将领的腰包,但是朱祁镇即便算上这些,也没有多少。
但是对瓦刺来说,却是不同的。
说不得收获大同附近这一季粮食,就足够支持瓦刺多作战几个月了。
王骥说道:“宣府方面,瓦刺大将,阿刺知院围攻独石堡,从三天开始,独石堡守将,杨洪之子杨俊已经向宣府报急十次以上,闽西伯郭登,驻兵龙门,与瓦刺大军交战数合,他上报,阿刺知院所部,也在十万以上。”
朱祁镇说道:“如此说来,独石堡是不是很危险?”
张辅说道:“陛下,无须担心独石堡,且不说,如此大战,独石堡的得失,无足轻重,单单看,杨俊能够一天三次以上报急,就可以看出来,阿刺知院根本就是想诱大军北上,宣府兵额不少,但是此刻能动用的不过数万,又多以步卒,贸然出击,局面不好控制,郭登吞并龙门。进可攻,退可守,还是比较妥当的。”
这样大战之中,很多最前沿的城堡,根本就是第一波炮灰。张辅对这些地方的得失,根本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