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立即调转心思,将自己放在杨溥的位置上,他见这些事情会怎么想?
首先,杨溥在乎天下小吏的利益吗?
不在乎。
杨溥身后是科举集团,是士大夫集团,至于所谓世袭的胥吏,杨溥从来不看在眼里。而且这些胥吏在朝廷之上,有利益代言人吗?
没有。
即便有胥吏出身的官员,如同况钟,也是太少太少了。根本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政治集团。
其次,建立起培养胥吏的学院,对杨溥有好处吗?
这个好处,并不是杨溥个人好处。毕竟在操守之上,杨溥是信得过的,这个好处,是政治集团的好处。
似乎是有的。
朱祁镇心中一亮。
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人是少数的。即便水利学堂之中也是有大量童生存在。也就是说,今后很可能会存在一个现象。
那就是,靠不上秀才举人进士的人,才会考各种学院。
其实这个政策损失的是各地的胥吏,而给士大夫集团带来的是权力扩张。
也就说,杨溥从来没有将这些人自外于士林。
朱祁镇与杨溥对一个相同的事情,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是两个人有一个基本观点冲突。
朱祁镇认为,培养出来各种学生,总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集团,用来对抗士大夫。而在杨溥看来,这些人依旧是士大夫集团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