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衙门会管的。
该给的规格都有。而回到家中,这都要靠自己家底了。
如果家底厚实,儿子有能力,回去做老封君,自然不在乎。但是而今的大明,并不是晚明,晚明的时候,你家里没有钱,就不要想考进士这一回事。只需看各级官员,几乎考上进士都是官家子弟。
或许是教育资源的问题,或许是人脉的原因,是科举舞弊,或者是老论调,寒门难出贵子。
但是这个时候大明朝廷之中,却有很多官员家中都相当清贫的。
如吏部尚书魏骥就是其一。魏骥告老还乡之后,虽然为家乡做了很多事情,也不过是粗衣布食而已。
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改善的,但正如杨溥所言,现在并不合适。
朱祁镇只是想进二退一而已。他淡淡说道:“施礼之事,是朝廷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那么处罚施礼自然是不妥的,朕之意,就派中官伺候施礼终老,但是朝中的情况却好好处置一下了,如果是个别现象,却是施礼欺君枉上,治家不严,他难辞其咎。”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
杨溥怎么不清楚,这是朱祁镇给他的选择题。
要么就将施礼无罪,乖乖的开始让大量年老的官员致仕。要么就是施礼个人的问题。处置施礼一个人就行了。
杨溥说道:“老臣明白,施礼的病情,第一时间就该告诉朝廷,让朝廷派人接任,他欺君罔上,治家不严,当令礼部追回出身文字,明正典刑。”
朱祁镇说道:“就如此办吧。”
出身文字就是施礼的士籍。他考取的所有功名都剥削掉,类似于开出党籍,剥掉政治权利终身。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任何大官被处死之前,都有这一出。